A股1.1万亿元限售股1月份待解禁 重仓基金怎么办

04.01.2016  10:33

“大股东禁止减持令解除在即,大盘在2015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弱势振荡!建议轻仓过节!”2015年12月31日,这条微信在记者的多个微信群里传播。当天,沪指下跌0.94%,给2016年的元旦蒙上了一层忧伤的颜色。

在大幅调整的背景下,证监会于2015年7月8日出台“大股东减持禁令”限制大股东及董监高的减持行为:从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这对当时市场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从2015年7月8日至12月31日,上述解禁压力将集中移至2016年1月份。即将于1月8日到来的解禁潮让人颇有“风声鹤唳”之感。解禁潮到底有多可怕,基金公司又怎么看呢?

  “美好时光”到期

  1月份潜在解禁1.1万亿

近日,中金公司发布研报表示,1月份股东高管潜在解禁规模1.1万亿左右。考虑2015年7月8日至今年1月份的解禁总规模(1.55万亿),并排除其中的因禁令期间增持所以不能在1月份减持的规模(约1400亿)以及不受禁令限制的小股东(约3200亿),测算1月份来自于大股东和高管的限售股解禁规模为1.1万亿元左右,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5.2%;一季度大股东和高管的解禁规模接近1.5万亿元,占自由流通市值的7.1%。

据中金公司估算,若无任何政策对冲的情况下,1月份规定到期后市场将直面至少1500亿元以上的减持压力。估算1季度的净减持压力在3500亿元左右(假定指数点位和成交额均与目前变化不大的前提下),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约1.6%。

据中金公司数据,2015年7月9日至今年1月8日,按类型来看市值最高的是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解禁规模达7986亿元。其次是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为5615亿元。此外,股权分置限售股份、追加承诺限售股份上市流通等解禁股亦占有一席之地,但占比均小于10%。

媒体基金新闻部记者统计发现,在基金重仓方面,基金作为大股东持有的现象较少,甚至有些持有金额有明显规避5%限制的趋向。如2015年三季报显示,融通领先成长混合基金持有天壕环境1894.27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5.87%,占总股本4.89%,不足5%。

而基金公司作为大股东持有股本比例占5%以上的情况多发生于限售股解禁,且集中于基金公司管理的专户、基金公司子公司专户。2015年9月9日,汇添富基金持有的11968.25万股迪马股份解禁,但持有比例占股本已超过5%,成为了被限售的大股东。据2015年三季报显示,迪马股份第二大股东为汇添富基金,持股总数为11968.25万股,占股本比例为5.10%。

  公募机构:

  看重价值投资不惧解禁

显然,“风声鹤唳”者并不普遍,近日某北京公募基金经理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表示,对此轮限售股解禁并未做出过于强烈的应对措施。“这一轮大股东解禁肯定会对股价造成影响,但是影响的主要是被解禁的股票。投资之所以不是投机,是因为看中股票本身的价值。如果股票本身值这个价格,那总有一天会回到它应有的价格上。”作为价值投资者,这位基金经理表示并不担心。

记者翻阅2015年9月多家基金公司参与的信威集团流通股解禁情况有力佐证了这一观点。信威集团是2015年9月解禁规模最大的个股,数量有14.9亿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51.06%。但由于股东数量较多,所以并没有列入2015年7月6日大股东限售行列。如果以解禁前,2015年9月9日信威集团32.53元每股的收盘价来计算,这些解禁股账面上盈利已很丰厚。但信威集团解禁后一路下跌,终在2015年9月末跌至16.72元的最低点。但上周收盘,信威集团收于27.37元,在3个月的时间内,股价上涨了63.69%,与占总股本51.06%的限售股解禁时相比已相差无几。

  私募机构:

  股价压力迫在眉睫

对于限售股解禁的压力,部分机构选择“急流勇退”,捂着资金过冬。某私募基金公司内部人员对媒体基金新闻部记者表示,该公司对于1月6日大股东解禁,已提前三个月左右做出反应。该公司投研人员普遍认为,1月份的大股东解禁将和注册制等因素一同对股价有一定程度的利空。该私募公司规模在50亿元左右,其旗下产品,目前仓位均在约一成左右,希望平安度过此轮解禁潮。另有业内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这或与私募持仓可以较为灵活有关。

媒体记者统计发现,去年12月份多只股票限售股解禁对股价形成了压力。例如2015年12月25日中天城投部分限售股解禁,东吴基金、东海基金、财通基金渤海证券和华夏人寿持有中天城投69422万股,解禁占股本16.08%。去年12月25日,中天城投下跌逾7%,截至上周收盘,5个交易日内,中天城投下跌了12.13%。2015年12月25日龙虎榜显示,当日卖出金额最大前5名均为机构专用席位,总计卖出364779.17万元,遭机构抛售痕迹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