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动力 释放活力——襄阳经济转型升级掠影
新春,襄阳经济暖意融融。359个重大项目携1700多亿元资本“抢滩”;前两个月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9.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5.8%。
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军表示,只有坚持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方向,才能创造竞进提质、又好又快的发展格局。
有效投资,制造业税收剧增72%
3月12日,襄阳恩梯恩裕隆公司组装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
这家由日台合资建设的工厂,总投资12亿元,主要生产等速万向节传动轴。去年实现产值2亿多元,今年还将新增4条生产线。
今年1至2月,该市地税收入达14.66亿元,增长11.6%;其中制造业税收3.78亿元,同比增长72.86%。
“有效投资带来的工业产值及税收收入,正在释放。”襄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兆民说。
以有效投资夯实发展底盘。襄阳市去年招商引资5053.5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907个,同比增长33.2%;工业项目占六成以上,新增工业产值逾千亿元。
上月底,359个重大项目携1700多亿资本登陆襄阳,预计带动产值2300多亿元。
高端转型,新能源汽车产量增6倍
“传统汽车遭遇天花板,进军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12日,巡查刚下线的新能源汽车,东风襄阳旅行车公司总工彭建斌介绍说。
去年,该企业生产销售各类汽车4.13万台,实现产值47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1.2万多台,同比增长近10倍,产值达30.7亿元。
同期,襄阳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13017辆,是2014年的7.2倍;实现产值71.8亿元,同比增长63.1%。
“一大批产业资本已经盯上这个市场,扎堆襄阳谋划转型。”襄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德璋介绍,落户该区的鸿泰阳新能源整车项目,总投资33亿元,未来年产新能源整车20万辆;素以铅酸电池闻名的骆驼股份,斥资40亿元进军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业,6月份开始量产,并将改变全省行业格局。
目前,襄阳市聚集新能源汽车企业及相关研究院所30多家,拥有200多项专利和实用技术。该市规划,“十三五”期间,力争新能源汽车产值达到1000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异军突起,成为襄阳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去年,襄阳组织实施30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升级项目302个,总投资额过千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0%以上。
创新驱动,科技企业产值3年翻番
襄阳追日电气公司的新厂区内,400多名工人正在生产光伏发电组件、智能充电桩等产品。
“预计今年产值达15亿元,同比上年增长50%左右。”公司高管李恒杰介绍,“这几天刚刚搬迁,员工们干劲十足。”
2009年以来,该公司开始进军光伏发电、智能电网、新能源充电产品等市场。2013年实现产值4亿多元,次年6亿多元,去年达10亿元。
“关键在于创新。”李恒杰介绍,追日电气共有五项产品列入国家火炬计划,两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支持,三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先后申请获得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专利50多项。其中,兆瓦级光伏逆变器被中科院等单位评定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并在业内率先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MCS新能源汽车光伏动力总成系统。
科技创新已成为襄阳经济转型的首要推动力。数据显示,襄阳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90家,每年获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00多项。去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06.2亿元,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夏永辉 杨戈 陈茜 思军 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