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渝边界八家媒体负责人看宜昌

31.05.2014  15:40

   传承屈原文化 共襄发展前景

  2014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活动期间,湘鄂渝边界八家媒体负责人分别参加了端午文化节系列活动,考察和参观了三峡大坝、三峡人家。融进宜昌青山绿水之中,在充分感受宜昌山水魅力之时,八家媒体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他们此次来宜昌的所见所感所思,同时为宜昌传承屈原文化,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常德日报社社长蹇斯勇:

  大美之城必然大发展

  宜昌是一座大美之城,大美之城必然会大发展。5月30日,常德日报社社长蹇斯勇参加2014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后认为,宜昌既是一座山水之城,也是诗歌之城,既有山水的自然之美,也有诗歌的涵养之美,一座兼容文化和山水之美的城市,就是一座大美之城,就有发展的广阔空间和美好前景。因此,宜昌必然会得到大发展,并建设成为“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

  蹇斯勇说,宜昌每年都要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发展旅游产业,并将一些本土文化的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宜昌独具特色的端午文化和旅游产品,吸引八方宾朋和海内外游客,带来宜昌发展的无穷动力。

  宜昌以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为载体,传承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成为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强大动力,使宜昌的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

  蹇斯勇说,在传承传统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常德应该虚心向宜昌学习,用文化推动常德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两地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互相支持与帮助,加快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记者 龚昌俊

   张家界日报社副总编辑朱昭臣:

  “宜人之城 昌盛之地”名副其实

  “这是我第一次来宜昌,宜昌是一个非常美的地方,正如宜昌的城市宣传口号‘宜人之城,昌盛之地’。我觉得,是名副其实。”朱昭臣说。“宜人之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宜昌的生态非常好,环境优美,城市绿化也做得非常好。从经济方面来看,宜昌处于长江中游,加之有三峡大坝的原因,水运等交通非常发达,各种产业的发展非常有成效,而且发展有后劲。可以说,宜昌不仅是一个宜人宜居的地方,也是一个宜业的地方。”朱昭臣对宜昌大加赞赏。

  朱昭臣认为,举办端午文化节来纪念屈原,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文化节紧紧围绕屈原文化,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制高点,也使屈原文化得到了传承。”朱昭臣说。

  对于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朱昭臣认为,城市的发展,应该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考虑,来改善经济、交通、环境、人文等各方面,使他们过上好日子。“城市发展了,文化也传承了,产业也发展了,老百姓就幸福了,社会也就和谐了。”朱昭臣说。

  见习记者 万俊松

   荆州日报社党委书记代志武:

  宜昌应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

  代志武曾多次来宜,对宜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荆州和宜昌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上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宜昌应该具备大都市的魅力,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代志武说道。

  “宜昌和荆州都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两地文化认同感很强,相互融通性也很好。但宜昌的发展走在了荆州的前面,值得荆州学习和借鉴。”代志武说道。

  在谈到端午传统文化的传承时,代志武表示,要更多地突出传统性和民俗性,需要接地气,更好地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要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比如端午文化节、诗会、划龙舟大赛,还有一些富有浓郁传统特色的文艺表演活动,这些都是对屈原文化和端午文化很好的传承。

  代志武认为,宜昌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规模、经济实力等,都走在全省的前列,因此,宜昌应该发挥好这些优势,主动迎接挑战,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宜昌要多向周边城市传授好的经验和做法,带动他们共同发展,形成以宜昌为中心的城市群。”代志武说道。

  见习记者 万俊松

   荆门日报社副总编辑欧晓平:

  端午文化节对传承屈原文化意义重大

  “这是我第六次来到宜昌,每次都能感受到新变化。”谈到宜昌,荆门日报社副总编辑欧晓平说道。谈到端午文化节,欧晓平表示,端午文化节对于屈原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

  欧晓平说:“宜昌和荆门,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人缘相亲,具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但是宜昌的旅游等方面,做得非常好,让人来了还想来,来了就不想走。

  欧晓平对端午文化节大加赞赏:“办得非常高端大气,诗会也非常震撼,一方面说明了宜昌敞开的胸怀,另一方面,众多文化名人的参与也说明了宜昌的文化底蕴深厚。最主要的是,端午文化节对于屈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欧晓平说道。“这样大型的文化活动,要能够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特别是年轻人,毕竟,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努力。

  “开幕式上有很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参加,这说明老百姓对传统文化还是很认可的。在传承的方式上,还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也希望端午文化节能越办越好,一直办下去。”欧晓平说道。“毕竟,这是属于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见习记者 万俊松

   恩施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唐敦权: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屈原精神

  “咏一曲《离骚》千年传承,留一首《楚辞》家国情怀。”5月30日,在2014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式现场,恩施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唐敦权说,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屈原精神,为增强广大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国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宜昌与恩施不仅同为三峡地区,而且同饮一江水。我一直对宜昌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屈原精神,推动宜昌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注入活力,给予高度关注。”唐敦权说,近年来,宜昌的经济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屈原上下求索的精神激励了宜昌广大干群,是宜昌传承屈原精神获得的最大成果。

  唐敦权说,近年来,宜昌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恩施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宜昌与恩施同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宜昌的交通设施、旅游设施比恩施的基础好,宜昌比恩施的区位优势更为明显,两地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希望两地在发展旅游业方面,能够联动起来,发扬屈原的求索精神,共同把三峡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记者 龚昌俊

   岳阳日报社编委苏世扬:

  宜昌岳阳因屈原而结缘

  5月29日,在中国屈原诗歌奖颁奖暨端午诗会现场,岳阳日报社编委苏世扬说,宜昌与岳阳因屈原而结缘,在新时代弘扬屈原精神,就是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不断地求索、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奋斗,去圆共同的中国梦。“屈原一生一世在宜昌和岳阳两地,两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苏世扬说,每年端午节,岳阳群众都要在汨罗江组织龙舟竞渡,告慰屈子在天之灵。同样,宜昌作为屈原的故里,也在每年的端午节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弘扬屈原精神。

  苏世扬介绍,每次来宜昌都有耳目一新的感受,特别是这次来宜,看到宜昌的市容环境、交通秩序都非常好,令人赏心悦目。他说,宜昌是全国文明城市,岳阳也是全国文明城市,这也是两座城市在弘扬屈原精神,在共同求索的道路上所取得的文明成果和相同的缘分。

  宜昌是中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综合实力多年连续位居湖北第二位,加上其特殊的经济地理区位,已成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些优势条件,为宜昌带来了发展机遇,将加快宜昌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现代化特大城市步伐。 本报记者 龚昌俊

   三峡都市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李维平:

  兄弟城市携手发展 共圆特大城市之梦

  5月30日,三峡都市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李维平说:“宜昌不仅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得好、利用得好,而且还通过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让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大发展,值得万州借鉴和学习。

  李维平说,宜昌每年都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深度发掘屈原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为一座城市赋予灵动之魂,而且还让文化搭台,旅游和经济唱戏,使宜昌更有品位。

  今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宜昌又获得“中国诗歌之城”之美誉,这是宜昌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高扬诗歌旌旗所取得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将成为宜昌发扬屈原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传统文化、推动宜昌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万州与宜昌是“两兄弟”,同处三峡地区,一个在三峡大坝上游,一个在三峡大坝下游,长江是联系两座城市的纽带;万州是重庆的第二大城市,宜昌是湖北的第二大城市,“两兄弟”都在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征程上;两座城市在旅游、物流、生态建设、产业布局方面也都有共同之处。因此,两座城市应该加强合作,共圆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之梦。

  记者 龚昌俊

   神农架日报社社长王林:

  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神农架日报社社长王林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哪一个部门或群体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王林说:“宜昌的变化太快了,各项基础设施和硬件,都在逐步完善,特别体现在交通方面。宜昌已经形成了机场、高速、码头,水陆空一体化发展的交通格局。而交通设施的完善,也在引领着城市向上发展,也促使宜昌的现代化建设升级。

  对于端午文化节,王林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形式。“文化节开幕式现场,有很多人都想近距离体会文化节的震撼,但是因为没有门票,只能留下遗憾,这就说明,老百姓对于传统文化的情怀,已经深入内心,内心中就有一种想要参与传承的理念。”王林说道。

  不过,王林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表示出了一定的担忧。“主要体现在年轻人方面。很多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西方的节日,而忽视了我国的传统节日。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文化灌输,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王林说道。“政府、社会、群众等各方面,都应该为传承传统文化尽一份力。

  对于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王林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构想,也希望宜昌能尽快实现梦想。见习记者 万俊松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