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郭沫若故居首次大修 使用材质均为老料
位于乐山沙湾的郭沫若故居是一代文豪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自今年4月1日起,郭沫若故居开始首次封闭大修,将全面恢复到郭沫若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时的原貌。
据介绍,整个故居维修使用的材质都是原材质老料,由于老料难寻,目前维修工程还差2000米椽子、8万片手工瓦、500平方米地枕板,工程也将延期。
昨日,沙湾区文管所负责人表示,如果你家有百年以上的老木料、老手工瓦、老地枕板,或捐或卖,都可以与他们进行联系,欢迎为郭沫若故居的修缮“添砖加瓦”。
为啥修? 木头受潮 腐朽严重
30多年来,郭沫若故居只经历过几次小的修缮,没有全面修过。“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沫若故居迫切需要彻底大修。”沙湾区文管所所长杨国雄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首先是故居南北两侧的防火挡墙,目的是防火,但是不通风,故居下半部的木质结构受潮腐朽严重。
“和其他很多文保古建筑一样,郭沫若故居也曾遭受白蚁侵蚀。”杨国雄介绍说,在2004年至2008年,当地文管部门连续5年对郭沫若故居进行白蚁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希望借这次大修,能够彻底根治白蚁之患。
杨国雄介绍说,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郭沫若故居向北倾斜了10多度, 2013年芦山地震中向南倾斜了一点回来,但仍然没有回正,这次大修将对故居整体校正。
如何修? 修旧如旧 最小干预
据杨国雄介绍,郭沫若故居这次的整体维修将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以及《文物维修规范》进行,按照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对故居进行维修。
如何最小干预?杨国雄举例说,比如窗格栅有一半木条坏了,可能整体做一个新的更方便,但必须保留原有的,只换坏的,并且凹槽等要一致。比如不少柱子的底下50厘米腐朽了,那么就只把这部分切割掉,接上老木料,甚至挖掉其中的一部分木料进行填补。
整个维修工程将按照“保护历史、恢复原貌”的原则,坚持保存原形式、原结构、原材料和原工艺手法,对包括故居内所有文物建筑、36间房屋内部、围墙及故居后花园局部进行整理和维修,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存郭沫若故居的历史原貌和建筑特色。
相比原建筑,此次新增恢复了郭沫若原配夫人张琼华、大哥郭开文居住和使用的4间房屋。
难度大! 老料难找 工期延迟
杨国雄介绍说,郭沫若故居的木料大都是杉木,整个故居维修使用的材质都是原材质,全部都是收集的老料进行整体的维修。其中,地上部分木结构的建筑主体是此次修缮工程中难度最大,也是工作量最大的部分。
“为了找到老木料,我们安排20多个人跑遍了乐山、眉山、雅安、成都等地,到处找待拆的老房子。”杨国雄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有一次在邛崃,守在人家拆除老屋现场,整整守了一个多星期,“老料难找,怕拆下来就被其他人抢走了。”
目前,整个维修工程已完成对故居所有建筑面褪油漆、板坯、梁柱挖补、墩接和地面白蚁防治处理。因为老料难寻,原计划10月底完工的工期也将向后延迟。
据初步统计,整个郭沫若故居维修需要椽子8000米,但现在还差2000米;老的手工瓦片需要17万片,拆下来可利用的约3万片,已经搜集到了6万片,还需要8万片;地枕板需要500多平方米,“目前正在想方设法抓紧寻找和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