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门提交重点项目绩效“责任状”

09.03.2017  11:02

  今年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2017年中央部门预算(草案)中,一举增加了教育部、文化部、卫计委、水利部、交通部、科技部、环保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等10个部门的10个重点项目的内容,其中包括项目的绩效目标和指标。

  记者了解到,这是中央部门预算草案首次反映到项目,也是中央财政预算接受人大代表监督主动加力增效的突破性举措。

  近年来,报送人大审议的中央部门预算草案越来越细,也越来越清楚,得到了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同时,不少代表也提出,希望部门预算草案能够更加反映部门履职行为,使代表审议预算更有针对性。在现有预算草案已经反映到收支科目最底级的情况下,如何满足代表诉求成为2017年部门预算草案编制的一项难点工作。在反复研究并征求全国人大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财政部提出了探索向全国人大报送重点项目并公开的改革思路,并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挑选了重点项目,编入2017年中央部门预算草案。这一做法全面扩展了人大代表审议部门预算的广度和深度,成为了今年代表审议中央财政预算的一大亮点。从提交的项目内容看,既详细载明了项目概述、立项依据、实施主体、实施方案、实施周期、三年支出计划和年度预算安排,更重要的是,还包括了项目的绩效目标和指标等。

  绩效目标细化量化了预算资金全年的使用方向,为年度过程中的督查和年度终了的绩效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形象点说,今后,对于国家重大专项资金如高层次人才计划、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公共卫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等都干了什么事,效果怎么样,服务对象满意不满意,都可以依照绩效目标和指标“对号入座”,找到答案。

  按照预算法“讲求绩效”的要求,以及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的精神,近两年财政部一直将强化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16年,财政部在中央部门预算编制中,明确要求中央部门所有项目均须编报绩效目标;同时,对153个中央部门的2024个一级项目逐一进行审核,真正做实每个绩效目标,初步建立了比较全面的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及指标体系。2017年进一步将高层次人才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公共卫生专项、水文测报、湿地保护与管理等10个中央部门的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和指标随同部门预算项目文本供人大代表审议、向社会公开。这标志着中央财政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在组织编制2017年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时,财政部组织专家、中央主管部门业务和财务部门的有关人员对所有项目绩效目标进行“面对面”逐一审核,并将审核后的绩效目标作为预算审查会议材料提交全国人大财经委参阅。下一步,在下达2017年中央部门预算时,拟将所有部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和指标随同资金一并批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预算资金时,要求各地填报区域绩效目标,中央主管部门审核后,作为绩效目标执行监控和事后绩效评价的依据。

  此举相当于这些地区、部门签下一份有形的“目标责任书”,意味着预算执行完毕后,要对年初确定的绩效目标是否实现、实现程度以及未实现原因做出交待和说明。这对于资金使用部门而言,无疑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甚至是行政问责的基础,能够倒逼其改进管理方式,由此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国家政策目标。

  与此同步,各地以绩效目标管理为龙头,进一步加快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步伐。2017年,除个别地区外,绝大部分都已开展绩效目标编制工作,一半以上省份的绩效目标编制覆盖所有省本级部门项目支出,还有一些率先将绩效目标编制范围拓展到部门整体支出,如北京、湖北、海南、云南、广西、上海、厦门等。

  同时,地方在预算绩效信息公开方面也取得了可喜进展。接近一半的省份已经将省本级项目支出绩效目标上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随同部门预算一并批复。其中,河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已经覆盖所有省本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和省对下转移支付项目;辽宁覆盖91%的省本级项目,广西覆盖一级预算单位200万元以上的本级部门预算项目和全部转移支付项目;北京、山西分别覆盖500万元以上和300万元以上的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江西、河南、重庆、四川等省覆盖部分重点项目或重点部门。北京、天津、江苏、厦门、湖北、广东、四川等省市还将项目绩效目标、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或结果)等在党政网、财政部门或有关部门门户网站公开。

  创新财政和人大联动工作方式也是不少地方的新探索。比如,宁波请人大预工委和财经委参与确定年度绩效评价项目,并派员参加重点项目现场评价工作;湖北、四川请人大财经委参与预算绩效目标审核工作;广东省财政厅配合人大开展预算资金绩效第三方评价和预算支出联网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