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

06.06.2014  11:27


□全球城乡建设用地1/3在中美

□全球植被生长呈“湿升干降”规律

□今年大宗粮油作物供应可能向好

□中国大型陆表水域面积亚洲第一

人民日报北京6月5日讯(记者赵永新)在第四十三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对外发布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3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据介绍,《报告》分“陆地植被生长状况”、“大型陆表水域面积时空分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城乡建设用地分布状况”等4个主题,力求从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等多个层面综合反映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真实状态。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分布状况”分报告利用世界上第一套全球地表覆盖30米分辨率遥感数据制图成果,提取出全球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信息,进行空间格局解读与时空变化分析,在国内外均属首次。《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18.75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表面积不到1%,其中美中两国共占全球的1/3;2000—2010年全球新增城乡建设用地5.08%,近半数分布在中国和美国;中国受快速城镇化影响,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显著;全球新增城乡建设用地的土地来源半数是耕地。

  《报告》指出,1982至2012年全球植被生长总体呈现“湿升干降”的时空演变规律,这与全球气候变暖总体有利于湿润区的植被生长,不利于半干旱和季节性干旱植被生长有关。1982至2012年全球各大洲和全球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的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波动特征与1995年以来尤其是2000年以后全球气候变暖具有明显的响应。

  同时,《报告》表明,2013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为26.7亿吨,同比增长1.7%,小麦产量好于上年,玉米、水稻与大豆产量基本持平,有利于改善2014年粮油供应形势。根据2014年第一季度监测结果,当年南半球小麦总产量增长明显。由此预测,2014年大宗粮油作物供应形势可能向好。

  《报告》显示,中国大型陆表水域面积排名亚洲第一,占亚洲大型陆表水域面积近10%,空间分布广泛且相对集中。其中,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南部区域增加最明显,可能与气候变暖引起的冰雪融化有关;长江中下游湖泊群面积变化受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鄱阳湖和洞庭湖水域面积年际变化大,总体呈现明显萎缩趋势。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主任廖小罕表示,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体现了我国遥感监测水平提升和参与全球事务能力的增强。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