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造血”三农 为现代农业“贷”来春天
肉牛肉羊、生态养猪、茶叶烟叶……这些恩施特色经济农作物,是如何从大山里“走”出来,又是谁让这些从事农业种养植的“三农”企业,一步步壮大,快速成长起来的?近年来,邮储银行持续加大对现代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开发重点行业、区域、群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并努力落实好五年内在“三农”领域信贷投放达到3万亿元,实现在贫困地区信贷投放达到5000亿元,为现代农业“贷”来春天。
专注现代农业建设,创新“三农”金融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自成立以来,邮储银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专注支农惠农,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在央行2014年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中,邮储银行优良率位列15家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第1名。
2014年9月,邮储银行与农业部签订《金融服务与支持现代化农业发展合作协议》,在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肉牛肉羊养殖、信息资源共享等具体项目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15年,邮储银行全面启动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支行553家,覆盖了所有现代农业示范区。
尤其是在信贷规模、新产品准入等方面,邮储银行对特色支行给予政策扶持。针对农户普遍存在有效抵押物缺乏等问题,邮储银行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合作,推出了“政银担”合作模式和金融扶贫工作;与农业部主管部门合作,联合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技能和金融知识培训,针对培训合格的职业农民发放“智农贷”,“融资+融智”助力新农人。
不仅如此,邮储银行还积极创新担保方式,将大型农机具、大额农业订单、涉农直补资金、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设施大棚、水域滩涂使用权等纳入抵押物范围,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目前,邮储银行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发放贷款超过500亿元,其中,为新主体发放贷款超过300亿元。
定位精准金融扶贫,“造血”县域经济
农村金融和金融扶贫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2015年,国务院宣布启动金融扶贫行动,“设立有关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定向精准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就业创业”,且要求“大力推广扶贫小额信贷”。为提高精准扶贫服务的专业化和有效性,邮储银行将832个国家扶贫县作为重点扶持区域,为贫困地区支行开辟绿色审查审批通道,提高针对性和服务效率。
为探索以支农惠农为着力点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邮储银行以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减贫增收。按照“一县一业、一行一品”的区域创新思路,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恩施州分行针对县域经济特色,围绕州政府提出的“七大产业链”,累计投放贷款14亿元,通过产业链带动农户及贫困户脱贫致富,以贫困人群创业就业带动减贫增收。
与此同时,邮储银行积极助力贫困弱势群体创业就业,与人社局、共青团、个私协会、妇联等合作开发了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等小额贷款产品。截至目前,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087亿元,恩施州分行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5.94亿元,支持了1.6万人创业就业。
邮储银行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务院扶贫办等相关部委合作,开发专属产品,力争每年支持120万贫困户脱贫增收。
打造“三农”特色金融,延伸服务触角
打通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一直是邮储银行输血“三农”的工作思路,希望把触角延伸、再延伸。
邮储银行通过4万个网点覆盖全国98%县域,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农户贷款结余达到5777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80%,高于银行业平均50个百分点,累计为890万农户、1200万小微企业客户解决融资难题。
通过不断创新,邮储银行“三农”贷款增长非常迅速。近五年,邮储银行涉农贷款平均增幅为68.99%,高于银行业平均48.1个百分点。据悉,到2015年12月底,“邮储农业贷”试点恩施,仅一个多月时间,就已放款600万元,授信1900万元,受理客户申请90余户,金额近4亿元。目前,恩施州分行正积极协调各级政府,争取提高专项担保金额度以更好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
不仅增长速度快,单笔金额还非常小。数据显示,邮储银行农户贷款笔均仅为6.3万元,县域商户贷款笔均34万元,小微企业贷款单笔50万元以下占比达84%。这些支农支小贷款笔均金额远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足以体现邮储银行扎根农村,服务小微客户的实际情况。
除了创新“三农”金融服务模式及产品,邮储银行还引入“六大平台”增信机制,积极通过互联网新技术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努力实现“当日申请、次日放款”。同时打造“线上+线下”、“大数据+云计算”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
(编辑 闵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