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瞬间

25.12.2014  12:58

作者:王夏蕾

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仿佛走得越来越快,不知不觉那个曾经还在校园里迷路的少年,竟然就要毕业了。

也许以往的毕业都算不上真正的离别,大家只要回家还能相见。而这次的我们,是从四面八方而来,匆匆相聚四年,又奔向五湖四海。也许是不再年少,开始识了愁滋味,早早地就被毕业伤离别的感伤浸染,对六个月后道别的场景有几分期待又有几分惧怕。

追忆这四年,不用有悔无悔去评判,只想记录每个想记住的瞬间。

大一的时候,还处在高中生活的惯性中不能自拔,这从图书馆的借阅记录就可以看出来,那时候借阅最多的就是高数和专业课的辅导书。2011年新图书馆还未落成,从新生手册里了解到教五、计算机学院、老图以及梅园三舍对面的“天然自习室”等适合自习的地方都会一个人一一去尝试,没有可复习的功课,竟会拿着新生手册装模作样地看。还记得某天认真地复习了一下午的大学物理,回去后才发现那门课大一下学期才开课。

新图开放后,它就成了我最喜欢也最常去的地方了,我想对于武大好多学子都是如此。后来和一些出去读书的学长学姐聊天,他们都特别怀念武大新图书馆的环境和资源,还常常央求还在校园里的我们,利用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下载一些专业文献。

中学时我梦想中的大学生活也是每天泡图书馆阅览各类书籍,虽然迫于学业压力没有达到预期,但回想那些看了一个作家的一本书就把图书馆里他的所有书都看完的岁月,也觉得值了。另一个关于大学的畅想便是游历四方。大一这一年,我算是游历了武汉各大高校,作为一个有全世界最多大学生的城市,武汉别有一番魅力,你不会轻易喜欢上这座城市,但它却是一座你越了解爱之越深的城市,后来再去其他城市,才发现武汉在心中俨然已成为了第二个家乡,不是用来比较,而是一种归宿。

大二大三是课业最重的时候,每周都有做不完的实验写不完的报告,也开始进入实验室做业余科研。从高中的惯性中慢慢走出,却开始困惑开始迷茫,有了不喜欢自己专业的想法,可又不愿轻易承认这是真的。因为个人观念里是认为只要专注深入了解便会喜欢的,毕竟每门学科都有它的魅力所在,在没有发现自己所热爱的事物时,还是要踏踏实实做好现在的事情。回想起实验成功时自己由衷的喜悦,以及最初看懂一篇专业英文文献时的兴奋,我觉得自己还是适合继续深造,以挖掘潜力,而不是还没开始就说放弃。同时学有余力的时候多去尝试其他事物。如果化学不是自己的终身事业,那总有其他所热爱的事物等待我去发现。

大三下学期是决定毕业去向的时期,在之前我是想出国读博的,也在大二暑假上了托福学习班并参加了一次托福考试,成绩不理想但还是有信心提高的。可真的要做决定全力以赴的时候却犹豫了,我是抱着能见识外面世界的心理而想出国的,不是想到更好的科研环境中做研究。我还是喜欢考虑清楚后再做决定。通过和已出国、要出国的学长学姐,还有同级同学交流,我选择了保研,先在国内读硕,这已足够让我去深入了解科研之道,如果我真的喜欢基础研究那就去国外读博甚至博士后,如果不喜欢我会找其他机会出国经历一番。只要有这个想法我还是有信心去做到,而那时我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出国读博。

于是,大三暑假的时候,我参加了五个夏令营,去不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去了解。有像武大一样的综合性大学,也有科研氛围浓厚的中国科学院下的研究所,他们都向夏令营营员展示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最终综合各种考虑因素,大四保研的时候,我选择了浙江大学的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算是从化学转到了化工,从一个理科生变成了工科生。现在已确定好了导师,并加了课题组的微信群,以提前融入组织,也会经常浏览课题组网页,了解课题组科研最新进展。

对未来三年在浙大的生活,我还是很期待的。我要去的浙大玉泉校区离西湖很近,西湖是幸运的,有文人骚客为她赋诗作文,东湖比之有些落寞,但东湖之滨珞珈山上的武大,将永远是我走到哪都不忘初衷的起点。

(编辑:冯林)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