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武汉的三个历史时刻:应对白色恐怖改名
楚天金报讯 今天是邓小平同志110周年诞辰日。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曾7次到访湖北。
在这里,23岁的邓希贤改名为“邓小平”。这个名字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这里,也是他与毛泽东初次相见的地方。这里,还是他南方谈话的第一站,短短29分钟,一番叮嘱,几多期望,吹起了浩荡的改革春风……
改名
应对白色恐怖在汉改名邓小平
走进汉口鄱阳街139号八七会议会址,讲解员骄傲地说:“邓小平”三字源于武汉。
1927年6月底,23岁的邓希贤第一次踏上武汉,他是一位已有5年职业革命经历的共产党人。据记载,邓希贤先到中央军委报到。随后,他的组织关系转到中共中央,被任命为中央秘书。
当时,正处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遍袭全国,作为国民政府所在地的武汉更是危机重重。
刚到武汉党中央机关工作不久的邓希贤,便面对一场严峻的考验。他随党中央机关一会儿从汉口搬到武昌,一会儿又从武昌搬回汉口,顽强地与国民党反动派周旋。为了适应白色恐怖下秘密工作的需要,他把自己的名字由“希贤”改为“小平”。
会面
负责八七会议会务在汉初见毛泽东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8月7日,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的中央紧急会议在汉口召开。作为党中央秘书的邓小平参加了会议的筹备工作。会场在汉口俄租界三教街一幢西式公寓的二楼。邓小平是最早来到这里的,又是最晚走的,负责有关的会务工作。
8月的武汉,酷热异常。为了保密,房子的门窗整天关着,室内闷得像蒸笼。邓小平和陆续到达的与会者都挤在里面,焦灼地等待着会议召开。困了就在地板上打个盹,饿了便倒杯开水吃点干粮。
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指出党中央在对待国民党的问题、农民问题、军事问题及组织问题上犯有错误。军事问题上,毛泽东批评了“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的错误,强调全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是邓小平与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
南巡
武昌站29分钟谈话开启南巡第一站
1992年1月18日上午10时31分,一列专列停在武昌火车站1号站台。车门打开,邓小平走下车。
这是邓小平南巡的第一站,也是他最后一次来到湖北。
时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湖北省省长郭树言,湖北省委副书记兼武汉市委书记钱运录等几位领导快步走上前去,代表湖北省和武汉市人民向小平同志问好。邓小平把手向前轻轻一挥,说:“我们边散步边谈吧。”
站台只有短短500米。他们走走停停,边走边谈。小平同志一边走一边听着关广富的汇报,时而插上几句话,时而停下脚步。关广富后来回忆说,他们就这样来回走了4趟。
29分钟过去了。小平与湖北省的负责人握手告别,踏上专列。11时2分,火车开动,向南方驶去……
关广富、郭树言、钱运录走进武昌火车站贵宾厅,三个人凭着记忆,将小平同志29分钟的谈话记录下来,由钱运录作笔录。当夜,湖北省委将这份小平同志的谈话记录传至中共中央办公厅。
据钱运录等人回忆,小平同志在谈话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标准以及反对形式主义等著名论断,还谆谆告诫时任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能快就不要慢”,“低速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记者邬红波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