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新李红良:谈家桢奖双星闪耀

21.11.2017  17:49

新闻网讯(通讯员刘慧   记者鲍仁)11月18日,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十周年庆典暨第十届颁奖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药学院院长邓子新获“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教授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邓子新院士(右二)、武维华院士(左二)获成就奖(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李红良教授获创新奖(基础医学院供图)

经评选,今年共有14名学者获奖。邓子新和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获成就奖。北京同仁医院院长王宁利,复旦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所长张学军获谈家桢临床医学奖;温州大学校长李校堃获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李红良等9名学者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傅向东两位武大校友。

出席颁奖大会的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竺院士、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院士、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院士、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院士、科技部副部长黄卫院士、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教授、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院士、中国科协生命科学联合会主席曹雪涛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饶子和院士等30余位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知名院士专家。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由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每年评选一次,奖励为从事生命科学事业并作出成就的科学家、取得创新研究成果的青年学者及对生命科学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有突出贡献的人士。它被誉为中国生命科学的“诺贝尔奖”。该奖是为了纪念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谈家桢教授而设。这位中国现代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生前曾言:当前科技界对生命科学的研究竞争很激烈,惟有人才的优势,才能使中国取胜。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从2008年举办至今十届,共有20位科学家获得成就奖,4位临床医生获得临床医学奖,6位专家获得产业化奖,92位青年学者获得创新奖。


>>> 邓子新简介

邓子新,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一级教授、药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还担任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工业微生物遗传学组织专家委员会主席等。

邓子新是我国微生物学领域贡献突出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较早回国创业的科学家。他在生物科学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尤其在分子微生物学方面造诣颇深,取得了多项具有当前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形成了坚实的研究工作积累。他与团队在DNA生命大分子上首次发现了硫修饰,是对DNA结构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学科领域。他引领团队进行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克隆了10余种杀虫、抗病、抗癌等抗生素基因簇,建立了我国特色的药物基因资源库和组合分子库,阐明了多个重要药物合成组装的分子模型和机理,提高了重要药物产量,为我国微生物药物研发提供了源头支撑和模型系统,促进了农、医药等新产业的形成及高新技术改造。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在国际微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化学生物学领域有重大影响。


>>>李红良简介

李红良,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现任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动物实验中心/ABSL-III实验室主任、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南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李红良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防治以及基因工程动物的研发。已发表国际杂志论文145篇,包括 Nat Med , Nature Commun.,PNAS,Circulation,Hepatology , J Hepatol ,等,其中发表于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国际著名杂志32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26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等。获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荣誉称号,为“湖北省重大人才工程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重点培养对象。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