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新式武器遏制露天焚烧 特制收割机嚼碎秸秆就地还田
1日10时,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马蹄口村。2亩金黄的稻田里,一台特制收割机正来回穿梭,“吃”进水稻,“吐”出稻草和秸秆。“别小瞧这台特制收割机,稻田让它这么一过,秸秆就彻底没法烧了。”蹲在田埂上,村民李金宝说:“不过,这样一来,也不用烧了!”“露天焚烧秸秆污染空气,政府明令禁止,其实我们也不愿意烧。”提起焚烧秸秆,这位63岁的老农颇感无奈。他说,每年早稻收割与晚稻翻耕,仅隔一个星期,“事情,就坏在了这一个星期上。”
李金宝解释,通常,收割完水稻后,秸秆直接被收割机“吐”回田里,此时翻耕,很难把秸秆完全埋进地里,无法栽种晚稻。即使添加腐熟剂,也需半个月才能腐烂。“时间不等人。尽管政府禁烧秸秆,但仍有少数村民想方设法偷着烧。”
今年9月,江夏区探索源头治理。破解之道,就在这台特制的收割机上。
这台收割机的身后背了个“书包”。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加强解释,“书包”其实是个粉碎机,收割机“吃”进稻穗时,也会把秸秆“咀嚼”一番,最后“吐”出8至10厘米长的秸秆渣。
李金宝说,秸秆渣直接通过翻耕深埋入土,不影响后期种植,腐烂速度也更快。“秸秆被‘嚼’碎后,不可能再聚拢成堆,也不需要烧了。”
李加强说,到本月10日,全区300多台在用收割机,将全部加装秸秆粉碎机,加装费用由区政府埋单,不用农民花钱。
为调动农机大户和农民采用秸秆粉碎还田的积极性,区里规定,凡全年秸秆粉碎还田面积超过500亩,农机手就会获得每亩10元的燃油补贴,选择将秸秆粉碎还田,且全年不露天焚烧秸秆的农民,也可获得每亩10元的奖励。
有关单位还给收割机加装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监控探头和秸秆粉碎机运行状态监测仪器。监管部门工作人员,随时随地可用手机APP查看辖区每台收割机的作业地点、时段及面积,并监控秸秆粉碎装置是否正常运行。 (王成龙 蔡俊 程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