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县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

19.11.2015  00:51

(通山县水利局)咸宁市通山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厦铺河、通羊河等5大主要河系,101座大、中、小型水库,2810处堰塘,河道总长800公里。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全县新建和加固中小型水库152座,综合整治堰塘1740处,关停水源地所在乡镇污染企业121家,全县水源涵养林地达43万亩。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保护管理制度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民生实事。通山县作为全市水资源大县,在全市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中竞进有为。 

强化宣传,切实增强水生态资源保护意识。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湖泊保护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既是形势所迫,更是民生所需;既是攻坚战,更是保卫战。该县把思想从重开发轻管理、重规划轻保护的短视行为上转变到兴水治水,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联合相关部门深入到厂矿企业、农村集市,集中宣传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增强全民的水环境建设和保护意识,激励和动员各行业和广大群众关注并积极参与到水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上来。强化生活在农村边远地区群众的环保意识,使老百姓能自觉地在生产生活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尤其要注意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做好水土保持,使水源地的植被逐步得到恢复。 

强化措施,切实履行水生态资源保护之责。水生态文明等三项工作责任重于山,该县切实落实以水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兴水治水责任制,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确保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同时细化责任分工、强化部门协作,形成职责明确、协调有方、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一是严格执行《水利法》《水土保持法》等相关法律、规章和制度。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原则,征收水工程供水水费和水资源保护费,扩大水土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资金来源。二是大力加强对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领域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充分应用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重点抓好节水、水处理技术与工艺。并采取信息网络、数字化等新技术,逐步实现水信息测报自动化、信息传输与处理网络化、水质监测自动化。三是开展水功能区确界立碑工作,全县12个乡(镇)集中供水水源等重要水源地设置管护告示牌,划定管护范围,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在水源地保护区内开荒、开山炸石、开办矿山等造成水源枯竭和污染水体的活动。对水源地径流区内进行全面保护,不允许建设限制中万人型项目和污染水源的矿业活动,对正在从事的矿业活动要依法封禁。对重要水源地进行退耕还林、种植水源林、绿化水源区,使林地覆盖率达到逐年增长,水土流失降至轻度以下。四是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土保持,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增加植被,拦蓄泥沙,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五是加强对水源地村湾居民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废水等治理,禁止在供水工程内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炸药等捕杀鱼类。六是建立定期检测水质制度,加强污水排放监测。建立定期水质检测相关制度,定期对水源点水质进行检测,及时了解水源点水质安全情况,同时,加大污水排放监测力度,避免水源的二次污染。 

强化保障,着力构建水生态资源保护机制。水生态文明创建、湖泊保护和水资源管理考核工作都是长期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该县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严格工作一盘棋,突出通羊河、富水水库、九宫云中湖治理和重点企业取水许可、排污监测等工作重点,落实专人,组建专班,联合执法,集中整治,做到责权利分工明确,人财物落实到位,对知法犯法、执法不严、处置不力等行为一律依法纪追责。强化“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握新常态下水生态文明、湖泊保护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的新要求,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努力推动治水工作再上新台阶,力争早日实现绿水长流,库活长清的兴水目标。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