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华人参选连遭滑铁卢引反思:华人参政需扎根当地
中新网6月3日电 据英国《华商报》报道,近日,英国进行地方议会选举,九名参选华人全军覆没,这是华人参政继2010年八名华人出征国会大选铩羽而归后的最新尝试。选举结果再次显示英国华人参政议政任重道远。
明年大选前的最后较量
5月22日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172个地区举行议会选举,共选出4143名议员。投票在当晚十时结束,经过连夜点票,5月23日下午选举结果出炉。英国工党和独立党赢得多数议席,而在中央政府执政的保守党和自民党则失去大量选票,尤其是后者丧失三分之一多的原有议员席位。在主战场英格兰的选举中,工党比上次选举增加了338个议席,以2101席居首;保守党掉了211席,以1359席居次;自民党以427席保住第三大党的地位,但议席大跌。
选举前夕,多家民意测验显示,自民党将在此次选举中大败。舆论指原先与工党政见较为接近的自民党,自从2010年5月加入保守党主导的联合政府后,政策取向开始变得模糊,2010年大选前的承诺大多没有兑现,大批选民怨声载道。在此次选举中自民党失去307个原有席位,控制的8个地区议会少了2个。
此次选举的最大赢家无疑是英国独立党,这个在五年前还几乎默默无闻的政党,近年来因反对外来移民、反对欧盟而广受英国民众支持。独立党在5月22日的选举中,有167名候选人当选区、郡议员,成为英国第四大政党。
英国政坛长期由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保守党主导国会的时间长于工党,但后者在地区一级有更大的实力,郡、区议会中工党成员约占一半。5月22日选出的新议员中,工党成员比2010年多出338名,工党独立控制的地方议会达 82个,比保守党和自民党多出一倍。
华裔候选人受政党拖累
近年来,英国华人参政议政风气日浓,继八名华人参选2010年国会大选后,今年有九名华人投入到地方议会选举。选举结果出乎大家预料,无一人当选,而且获得的选票大多与当选者相距甚远。
自民党是此次选举的最大输家,九名华人中有六名代表自民党出征。城门着火殃及池鱼,自民党不被多数民众接受的政策拖累华人候选人。
自民党华人主席杜淑真活跃英国政坛有十多年历史。杜来自新加坡,毕业于剑桥大学,2012曾参选伦敦大议会选举,她被视为2014年最有可能当选区议员的华人代表之一。她在伦敦Richmond区的Barnes选区竞选,在14名候选人中她获得654票,排名第四,未能成功,与最后一名当选人所得选票相差1200张。
23岁的张劲龙,英国华社的知名人士。他出生香港,11岁移民英国。2010年以19岁最年轻的候选人报名参选上届欧洲议会选举。他在此次地方议会选举中投身伦敦唐人街所在的西敏寺圣詹姆斯选区。张劲龙获得228票,与另外两位自民党的战友一起名落孙山。张与最后一名当选者相差727票。
钟琳达是伦敦市中心北侧Camden区2008年涌现的第一位自民党华裔女区议员。今年她再次为党披挂上阵。她凭借上次当选的经历和在当地的广泛人脉,走街串户接近选民,她共得票1148张,在选区排名第四,与当选者仅差124票而落选。
凌家辉,也是华人自民党中的积极分子。他是英国土生土长的香港第二代移民。凌家辉是2010年国会选举华人“八君子”候选人之一。尽管惨败,但他没有气馁。此次他代表自民党在伦敦西南的Merton区搏杀,最终以902票,不敌1272票而败选。
自民党还有两名华人代表亚历克斯(Alex Melia)和宏琳(Hongling Dyer)分别在Brent和Richmond两区参选,均以较差的票数空手而归。
保守党老将连遭滑铁卢
一位华人自民党资深成员认为,自民党政策近几年左右摇摆,两边不讨好,得罪原有的基层支持者,也没能成功吸引新的选民。这位华人参政积极分子告诉记者:“自民党中央要对此次选举的失利负责,2015年全国大选在即,自民党必须大刀阔斧进行调整,否则明年会输得更惨”。据悉,目前已有自民党成员呼吁党首克莱格为选举失利辞职。
除六名自民党华裔选举人外,参加上周选举的还有三名保守党选举人,他们是杨庆权、王鑫刚和陈黄碧婵。
杨庆权属于老牌政治人物,他在十多年前就开始担任英国国会议员的助理,2006—2010年当选西伦敦依岭(Ealing)区的议员,2010年竞选连任失败。杨庆权目前担任伦敦华人资料与咨询中心的主席。时隔四年,他重振旗鼓,希望再次跻身依岭区议会。杨庆权这次赢得1349票,而当选的三名候选人分别得票2321,2097和1953张,他以相差600多票再次尝到失败的滋味。
王鑫刚,唯一一名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候选人。生于中国东北,毕业于伦敦帝国理工和牛津大学的王鑫刚首次参加英国地方选举。他在Surrey的Elmbridge选区代表保守党出征,他仅获298票,与当选者相差近840票。
陈德樑在英国华社,乃至世界各地华人中都是大名鼎鼎,他曾多次当选伦敦红桥区议员,出任首任英国华人市长。他于今年5月22日卸任区议员后接任英国女王在红桥区的皇室代表。陈黄碧婵则是陈德樑的太太,陈太步丈夫后尘进入政坛。可惜,她没被广大选民接受,仅得500选票,与三名当选人的1822,1820和1760票相距甚远而未能入选。
无工党华裔候选人令人费解
今年三月,《华商报》记者曾联系保守党、自民党和工党三大党总部,请他们提供华人党员的数目,三党均以各种理由婉言拒绝。一般分析,保守党的成员和支持者以白人和富有阶层占大多数,保守党少数族裔成员约不到一成;而工党成员中少数族裔则在二、三成。
英国近50年历次国会大选或地方议会选举中,一半多少数族裔选民投工党。华人移民英国时间不长,大多数华人从事餐饮等服务行业,属于社会的中低层,本质上应该较认同工党的移民、福利、医疗和税收政策。令人奇怪,此次重要的地方议会选举中,居然没有一名华人候选人站出来代表工党参选。记者向工党总部和工党华人分部咨询,无人能给出具体的原因。
选举中,工党候选人共有2101人当选,比2010年增加了338个议席。华人工党一位姓吴的积极分子向记者感慨道:“如果工党像自民党一样推出6名候选人,也许能有2、3人当选。”
华人政党小组必须改革
九名候选人惨败的消息传到华社,一片叹息声。华人参政议政活动已开展多年,李贞驹律师领导的华人参政项目做了大量宣传推广,但成效仍然不大。记者近日走访了华社基层民众,听听他们的反响。
在伦敦市中心Kensington区经营一家较为高档中餐馆的梁先生说:“华人参政说了很多年,各政党都成立了华人分部,但从国会到地方议会都见不到民选的华人代表,这个现象很值得反思。美国、加拿大、澳洲和新西兰的各级议会,甚至内阁里均有华人,为什么英国没有呢?我觉得是各政党华人小组引导不力,华人小组就知道逢年过节搞一些晚宴,请内阁大臣、影子大臣们来捧场,讲一堆空话,华人基层民众参予的太少。多数华人面临身份、税务、生意买卖等很多实际问题,没见到华人政党组织举办活动帮助大家排忧解难。候选人唱高调多,做实事少。”
一位在诺丁汉大学执教的华人讲师指出:“大家总说,华人是沉默的羔羊,对政治冷漠。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些人想参予,希望靠近组织,但新移民语言不过关,很难参加当地人的政党活动。”他建议三大党华人小组多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这位教师对目前政党中的华人小组领导层也颇有看法,他举例说:“保守党总部及在中部等地的领导层大多是老人,搞政治需要各阶层人士的参与,需要老中青三代人的集体智慧。老人们除了一年开一、二次会议,几乎没有实际活动,政党名存实亡,必须改革,要召唤新人进入领导层。”
华人参政需扎根当地
在伦敦唐人街一中餐馆担任经理的刘先生对华人参政项目也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他说:“李贞驹律师和她的华人参政项目八年多来不懈努力,做了大量工作,有目共睹,但事与愿违,效果不显著,令人惋惜。华人参政项目大多通过与三大党华人小组联合举办活动,是否考虑将活动重点改为与三大党在各市、区、镇的当地分支机构合作。例如,直接与西敏寺保守党(非华人的)分部举办活动,介绍华人认识现任的区议员,直接参予当地事务。例如,一家餐馆遇到酒牌,卫生检查之类问题,你认识当地的区议员,当地的政党分支机构,他们能提供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找目前的华人政党就有点隔靴搔痒。”
另外也有被采访的华人对此次华人选举失利提出看法。一位伦敦金融城的华裔员工说:“英国政坛百年来几乎掌握在保守和工党两党之间,华人要参与政治、维护自己的利益,就得择一而选。选择第三党,第四党,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搞政治犹如投资做生意,投注到成功率本身就不高的政党,能有多大指望呢?”
福建社团一位负责人则对此次选举中一些华人候选人的临时抱佛脚不敢苟同。他说:“代表自民党的张敬龙,代表保守党的一位华人候选人都是最后一分钟才报名参选。有的候选人上届在一个选区参选,这一次空降到另一个选区,没有群众基础,太急功近利!要成功当举应该稳扎稳打,扎根在当地,慢慢出结果。华人参政成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