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00后新生进华中科大本科班 多在农村读小学
记者黄琪 通讯员刘坚
15岁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年纪,而有些学生已经考上了重点大学。昨日是华中科技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该校迎来了6名15岁的新生,他们最大的2000年1月出生,最小的2000年12月出生。长江日报记者经过采访发现,这几位低龄“学霸”有着极其相似的共同点。
成长经历很相似
多在农村读小学
邓红苹是6位学子中年龄稍大的一位。这位白净斯文的小姑娘落落大方,说起话来很有条理。邓红苹老家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母亲是罗山县庙仙乡初中的一名英语老师,父亲常年在外打工。
邓红苹4岁时,由于母亲要上班,爷爷奶奶身体也不好,家里没人带孩子,母亲只好找到村小的校长,请他特批邓红苹提前入学。考虑到这位老师家里的特殊情况,校长点头了。
“读一年级的时候我写字特别慢,期末考试试卷只完成了一半,就只得了一半的分数”,邓红苹笑着说。即使刚开始有些跟不上,但家里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就这样邓红苹一直念到小学五年级,成绩越来越好。六年级时,学校要求学生上早自习,可红苹母亲带了好几个班的教学,早上压根没有时间管孩子,于是又想办法让红苹跳了一级,直接读初一,把孩子带在身边照顾。
经过了解发现,这几位小学霸的经历十分相似,几乎都在农村上的小学。来自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的高涵今年高考考了649分,被该校通信工程专业录取。高涵介绍,3岁时,父亲下岗了,在宿松县的一个村小做代课老师,当时母亲在外打零工,他没人照顾,于是就进入爸爸的教室旁听一年级课程。没想到,期末考试高涵竟然考了班上第二名,于是就继续升入二年级。
开始跟不上
越长大越进入“状态”
进入初中后的邓红苹和妈妈一起住在学校分的教工宿舍里,饮食起居不用操心了。逐渐,她对数学和物理科目产生了兴趣,只是每次考试的成绩不稳定,一届学生200多名,她有时候可以考第五名,有时候又考第50名。
母亲对红苹的学习要求并不严苛,只要她能完成作业就行。也许是这种宽松的环境,培养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进入高中后,邓红苹每次考试都在年级前20名内,数学、物理科目尤其突出。今年高考,她正常发挥,以632分考取了该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我感觉新能源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将来我想读研,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高涵9岁时就读完了小学,升入宿松实验中学,由于年纪小贪玩,加上初中竞争激烈,他初一初二时成绩总在班上中游水平。到了初三,他好像突然“开窍”了,开始发奋追赶,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高中三年,他的成绩一点点进步,从中等慢慢进入前几名,高考总分排班上第四。
家长的心里话:
其实成长无需“快进”
15岁的高涵家里还有一个3岁的小妹妹,“如果有机会的话,您会让女儿也提前读书吗?”面对长江日报记者的提问,高涵妈妈回答:“现在政策不允许了,我们也不想让孩子过早读书,当时是没办法。”这些年里,高涵虽然成绩一直不错,但家务做的较少,进入大学后能否独立生活还让母亲有些担忧。
高涵爸爸高荣权说,孩子当时随班读完一年级,他本来不打算让孩子继续读,他给孩子提醒说,“你这么小读书,会很苦的。”可是高涵哭闹着说:“我不怕苦,就是要读。”父亲无奈只好同意。小学六年级毕业,高涵从村小进入了县里的初中,父亲怕他跟不上县里学校的节奏,建议他重读六年级,可是高涵说什么也不同意。就这样,高涵靠着比同龄人更加自觉、吃苦的精神,一直读完了高中,做父母的不能说不心疼。
邓红苹同学也表示,她不建议家长过早送孩子读书。她说:“多数孩子6岁以前都是玩过来的,而我童年玩的时间很少,总感觉有点遗憾和缺失。”
(见习编辑 张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