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工商局“四个进一步”助力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为推进全市农业跨越式发展,天门市工商局以创新为思路,积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立足工商职能,从“四个进一步”入手,加大对全市农业产业化服务力度。
一、进一步推进涉农商标发展,促进全市农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一是全面开展“商标进乡村”活动。在辖内全面推行《商标注册建议书》、《品牌建设指导书》、《商标管理提示书》、《商标保护警示书》即“四书”制度,将提醒、告诫、预警、建议等柔性运用到商标管理工作中。积极向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宣传商标注册的意义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作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商标品牌发展之路,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农副产品品牌,切实发挥商标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二是深入开展“一镇一品”活动。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不断提高乡镇自有品牌创建的主观能动性,以乡镇为主导,采取一个乡镇选取一个重点产业品牌,由地方政府牵头,工商部门具体指导实施,指导龙头企业申请商标、争创知名、著名、驰名商标;同时做好特色农产品的品质特征、特殊工艺、产量产值、种植历史等方面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在时机成熟后,开展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申报工作,走集约化、品牌化之路;对农民申请注册商标工作,积极提供商标注册咨询、设计、代理全程服务,帮组农民制定品牌发展计划,以及商标广告策划,力求在行政指导上取得实效。
二、进一步推进“合同帮农”工程,以行政帮扶促订单农业发展。一方面以“人向基层走、力往基层沉、事在基层办”为导向,形成合同职能到基层的浓厚氛围。在各工商所设立合同专管员,赋予其指导企业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推广使用合同示范文本。另一方面采取发放宣传材料、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深入到广大农户中,与他们广泛接触和交流,为他们答疑解惑,让农民朋友了解并接受订单农业,为发展订单农业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引导教育,通过举行订单农业知识培训、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此为突破,加速订单农业的发展。
三、进一步推进“红盾护农”专项执法行动,确保农资市场有序经营。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和农资市场特点,紧扣农时,继续在春耕、夏种、秋播时节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着力解决农资市场突出问题。一是强化巡查,确保农资经营主体规范合法。提高对农资经营户的巡查频次,做到每周巡查一次,重点检查农资经营户证照是否齐全,是否有超范围经营行为和“两帐两票一卡一书”使用情况。二是完善监测机制,提高农资监管效能。通过一线执法人员加强农资市场巡查,掌握经营者销售农资的主要品牌,及时更新录入农资商品信息;通过农资监管系统数据查询,明确农资监测的重点品牌和重点区域,找准实施农资监测的新靶向,对全市农资商品做到全方位监管;根据群众投诉和基层工商所反映情况,在全市农村开展农资抽检行动,计划抽检各类农资产品120批次。三是集中开展红盾护农保春耕、保夏种、保秋播系列行动,深入开展种子、农药、化肥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坑农害农损农违法行为。具体时间安排:3月5日—5月5日,红盾护农保春耕集中行动;6月1日—8月1日,红盾护农保夏种集中行动;9月1日—10月15日红盾护农保秋播集中行动。
四、进一步推进消费维权工作站“进乡村”工程,构建涉农纠纷快速调解机制。一是拓展范围,加大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的建设力度。继续按照“分步实施、应建尽建、全面推进”的原则,把维权工作延伸到消费相对集中的行政村。二是完善制度促规范。将已建的农村消费维权站的规范和完善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到所、分解到人,采取逐户上门督导等方式,帮助维权联络站建立完整的工作、责任和考评制度。三是加强维权工作人员能力培训。针对农村联络站维权工作人员业务不专、职责不明、运转不灵的问题,制定专门培训计划,分批次、按地域每季度组织一次基层维权站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促进维权站维权能力的全面提高。四是效仿公安部门“110”,建立起消费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在去年城区投诉工作人员15分钟即可到达现场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力争实现农村投诉35分钟内到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