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按需定产农户多赚还省心 汉南农民订单式“种秸秆”

17.08.2016  00:34

   企业按需定产 农户多赚还省心

  汉南农民流行订单式“种秸秆

  15日,武汉江上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王友平,如愿带回好消息:合作社与绿林农牧公司签订合同,10月将向绿林农牧供应1.2万吨肉牛饲料。

  合作社种植户、汉南区纱帽街江上村一组村民王远利对此并不意外。“两周前,王友平就带着绿林农牧的订购意向在村里‘众筹’种玉米,我‘认种’了18亩。

  原来,江上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专门收购玉米等作物的秸秆,粉碎加工成饲料出售。

  7月下旬,王友平和绿林农牧公司达成意向,将向该公司提供肉牛饲料。合作社有350户农户,来自江上村和江下村。王友平立即在村委会广播里喊开了:“合作社将收购全株玉米,有兴趣的农户赶快报名参与种植。

  没两天,1400亩玉米种下地,其产生的秸秆正好能生产1.2万吨肉牛饲料。这些玉米眼下已出苗,10月即可收割。

  这并不是江上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首次尝试订单式“种秸秆”。去年,该合作社就开始探索此种经营模式:先拿订单,再向农户发布招种需求,农户则根据客户需要的秸秆类型,结合市场需求,种植相应作物。

  种植户凭啥愿意跟着王友平“种秸秆”?

  王远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若不“种秸秆”,该地区农民多种萝卜或白菜。以种萝卜为例,每斤收购价仅0.1元,而拔萝卜的人工成本,每斤达0.05元,加上运输和过称等费用,往往“丰产不丰收”;如果跟着合作社“种秸秆”,以此次种玉米为例,合作社不仅以每吨200元的价格包购秸秆,且玉米收割、储运和销售均由合作社负责,农民节省不少支出,赚得更多,还省心。

  这是一笔双赢账。对合作社而言,有订单撑腰,收购秸秆可“量力而行”,压缩了因过量收购带来的仓储成本和运输成本。

  眼下,这种订单式“种秸秆”的产业新模式,在汉南区渐成气候。该区4家以秸秆为原料生产饲料的规模化企业,纷纷试水。 (王成龙 魏仁茂 何少华)

  记者手记

  思路洞开破难点

  秸秆综合利用难在哪?成本压力和产品难销是两大痛点。

  之所以成本高、销路难找,部分原因在于,有些地方仍把秸秆当做令人头疼的废物。

  汉南区的秸秆回收加工企业,则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真正把秸秆当做产品。既然是产品,根据市场寻求产销对接,完全可以先拿到订单,再回头生产。这样一来,农业种植与秸秆综合利用两不误。

  汉南区秸秆综合利用找到新的突破口。今年上半年,该区已利用秸秆4.78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5.98%。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