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转作风有为才有位———百强大冶何以四年四进位
湖北日报讯 记者陶忠辉 通讯员程良友
2012年,97位;2013年,94位;2014年,93位;2015年,88位。
22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单发布,大冶市四度蝉联,连年进位。
大冶如何做到的?
“有为才有位!”黄石市委常委、大冶市委书记傅继成昨日铿锵作答。
主动作为全力转型
大冶,总是敢为人先,主动作为——
在矿竭城衰的十字路口,2006年 6月,大冶召开黄金湖会议,一番讨论、争辩,迅速形成转型共识:早转柳暗花明,不转山穷水尽。
大冶自发实施的经济转型,不久上升至国家主导下的“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创建。
面对城乡不断扩大的剪刀差,大冶奋力推倒城乡“二元墙”,争当全省城乡统筹排头兵,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纳入“全省城乡一体化扩大试点县市”。至去年,大冶城镇居民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1万元、1.4万元,居全省前列。
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点。大冶不断调结构,强底盘——
搭平台。投资20亿元,将城北工业园由20平方公里扩大至35平方公里,正在冲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一镇一园区,一园一特色”,各乡镇建起11个工业小区,镇域经济把市级经济与村级经济紧密衔接,推动城乡统筹这个“大球”不断滚动向前;
强引擎。机电、食品、建材、纺织四大产业集群成为新“火车头”,牵引着大冶摆脱“一矿独大”的产业格局。去年,该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1亿元,增长13.1%。
“喝不到干净的水,呼吸不了新鲜空气,吃不上安全的食品,开宝马、坐奔驰又有什么用?”面对矿冶经济遗留下的“生态欠账”,2013年12月,大冶提出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改革活市,建设美丽大冶。
不惜壮士断腕,“关、停、并、转”1300家“五小”企业,直接减少工业产值300亿、税收6.5亿以上,但为未来发展腾出了巨大的环境空间容量。
治山、治土、治水、治气,将生态保护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去年,该市优良天气330天,万元GDP能耗下降3.5%,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减排任务。
时下,大冶正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经济下行 精神上行
面对经济换挡减速压力,大冶保持独有定力,大胆作为——
咬定招商引资不放松。31个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杀向“长三角”,挺进“珠三角”,北上“环渤海”,为产业强链、补链、建链。博天环保产业园、亿赞普中部地区跨境电子商务中心纷至沓来。去年,该市新签约项目96个,投资总额279.3亿元。今年1月至8月,新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44亿元。
正在筹建的湖北华中矿产品交易中心,总投资达40亿元,预计10月份挂牌运行,交易规模将过千亿。“全球的矿石在大冶聚集,买全球、卖全国。”市长李修武称,“这个项目将成为促进大冶城市转型的重要支点。”
引进与盘活并重,夯实发展后劲。今年来,千名干部“进企业、增信心、解难题”,蹲点服务,盘活26家停产半停产企业。8月10日,总投资38亿、停产11个月的武汉重冶灵乡汽车零部件板块起死回生,计划在5年内建成华中地区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探索生态旅游富民新路径。去年,大冶在茗山乡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乡村园博会,吸引103万游客,带来3.5亿元旅游收入。初尝甜头的大冶,而今各乡镇纷纷办起了桃花节、香李节、荷花节、果蔬节等乡村旅游节,一条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旅游富民的新路脱颖而出。
不断创新,向改革要动力。去年以来,对开发区及灵乡、还地桥等乡镇,下放涉及15个部门的56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强镇扩权,激发了乡镇活力。35个部门减少审批项目26项,晒出31家市直部门117项“权力清单”。市场主体活力迸发,目前私人老板已近5万个。“下行压力下,精神绝不能滑坡。”傅继成表示:“大冶不能自大,优越更要忧患,要以奋勇争先的拼劲,持之以恒的韧劲,去华求实的实劲,竞进提质、率先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