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轨道交通将达388公里 引领地铁小镇成常态
1984年,当第一批武汉地铁人开始对轨道交通进行前期研究时,他们或许没有想到,在30年之后的今天,武汉轨道交通已拥有三条共计78.4公里的运营线路,而这一数字有望在2020年时增长5倍,建成线路预计达到388公里。
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轨道交通室主任孙小丽说,根据第三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武汉将在2020年新增10条线(段),优先建设锚固综合交通枢纽、支撑新城发展的轨道交通线路,并完善主城轨道交通线网骨架,总计新增173.5公里,支撑工业倍增和新城中心的发展,围绕轨道交通站点打造若干地铁小镇;在主城区围绕轨道站点周边500米范围构筑地下和空中集约发展的地铁城市,支撑城市重点功能区的发展。目前这一方案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
孙小丽表示,我市2049年规划形成25条线路,构成总长104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线网结构为“环+轴线”,依托枢纽,线网密度三环内达到1公里/平方公里,实现高铁网、城际铁路网、主城轨道网、新城轨道网四网合一。
所以,如果把武汉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形容为一部大戏,那么1984年的轨道交通前期研究仅仅是拉开了帷幕。2004年7月28日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开通,市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轨道交通;2010年7月29日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开通,第一条快速便捷的轨道交通大动脉贯通大汉口地区;2012年12月28日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开通,武汉正式进入地铁时代,江南江北被地铁连为一体;2013年12月28日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开通,武汉地区三大火车站实现连通,地铁网络形成“工”字型;2014年5月28日轨道交通1号线汉口北延长线通车,大汉口地区加速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
骄人的成就给市民带来了便利。现阶段三条线路日均客运量达97.8万人次,其中1号线28万人次,2号线60万人次,4号线9.8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突破129.2万人次。
孙小丽预测,2049年全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60%,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比重达到60%,居民选乘轨道可以实现60分钟穿城、30分钟到达中心城的目标,轨道交通能够起到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的作用。
可以预见,当2049年我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25条轨道交通线路建成时,三镇的发展将插上腾飞的翅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地铁必将实现武汉的光荣与梦想。
【重点】
五条轨道线路推进顺利
三阳路越江隧道将创造大陆地区最大盾构断面
一座城市的发展史,全部是用地理来说明的。武汉轨道交通从无到有,再到蔓延至整个城市的各个区域,就正好说明了这个过程。
丹桂飘香,金秋送爽,在这样一个收获的季节里,武汉地铁集团传来好消息: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项目——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3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和8号线一期工程已全面进入建设高潮期,目前各条线路进展顺利,预计至2017年我市将建成215.3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
此外,预计年内轨道交通机场线将全面建设,轨道交通21号线和27号线等线路也将开工。
大陆地区最大盾构断面直径达15.2米
9月18日,武汉地铁集团副总经理林文书说,武汉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如今地铁站和隧道越挖越深,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可谓越来越难建。
然而,地铁集团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强化统筹协调,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调度,合力攻坚克难,保证了建设进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林文书说,武汉地铁即将创造一项新纪录,在轨道交通7号线三阳路公铁两用越江隧道的盾构中,这一盾构面直径将达15.2米,可谓大陆地区第一盾构。这台盾构机一旦开动,每向前掘进一环(1.5米),将挖掘出约300立方米的泥土。如果将这些泥土铺在一条机动车行车道上,这个高为1米的土堆长度将超过百米长。
据悉,三阳路越江隧道全长2590米,最大埋深40米,隧道分楼上楼下两层结构,一层中央高5.9米,宽5.5米,为地铁专用通道,通道左侧设置烟道和管廊,右侧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和逃生楼梯间;二层为汽车专用通道,净高达到4.5米,为双向六车道。
3号线一期全线工期控制最好
林文书说,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全线共有24座车站,预计能在2015年底通车。
目前,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工期控制也是如今在建地铁项目中最好的,这与地铁集团提前谋划是分不开的。
例如建设大道与香港路交会路口的香港路地铁站,是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的换乘站,地下深度超30米,加之地铁站四周均为高楼,施工难度极大。为了保证建设进度和周边建筑安全,各方开动脑筋,主要采取了“建超深地连墙”和“多建降水井,进行深井降水”的方法,获得了成功,有效地保证工程进度。3、7号线香港路站沿建设大道方向布置,为地下三层叠错式站台车站,6号线车站沿香港路方向布置,为地下一层侧式站台车站,3、7号线轨道与6号线轨道呈“十”字交叉,车站主体必须一次全部建成。
3号线一期工程从沌阳大道站至宏图大道站,全程30.1公里,是我市第一条穿越汉江地铁,工程于2012年开工。据悉,全线已有17座车站的主体结构完工,其他7个车站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隧道贯通26.7公里。
3、6、7号线共有30多台盾构机同步掘进
武汉地铁集团表示,根据建设安排,多条在建线路已进入施工高潮,地铁建设在保质保量中稳妥推进,仅负责区间隧道掘进任务的“地老虎”——盾构机,现阶段就有30余台,在地下同步掘进。
目前,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工程13个车站主体结构完工正在装修,全线区间隧道贯通,设备系统和车辆等正在安装和调试;6号线一期工程全线27个车站全部开工,隧道贯通1.98公里;7号线一期工程东方马城等7个车站以及越江隧道武昌风井开工;8号线一期工程宏图大道等站点开工建设;此外,机场线天河机场站及其相邻区间也在加快施工。
【亮点】
地铁发展用两条腿走路
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地铁+物业”的发展战略,地铁集团在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同时,注重轨道交通沿线以及站场的土地储备和物业开发,以实现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地铁站点周边用地和地下空间的复合开发利用,推动了“地铁经济”的兴起,也开始逐渐改变市民的生活和购物习惯。
“地铁经济”是一种“轨道经济”,它就像“地下钱龙”,把人流带到哪里就把财富带到哪里。地铁沿线正在成为城市的黄金经济线,地铁,代表着人流、代表着高昂的租金、代表着物业的升值、代表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利用地下空间进行物业开发和地铁商业综合开发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先例,其中不乏成熟和成功的例子。日本大阪和中国香港都有非常成功的商业发展模式。武汉已规划地铁综合开发建筑500余万,建成物业项目30余万,例如在洪山广场站建设的同时,对洪山广场地下空间进行了综合开发利用,5万余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已完成招商。
正在策划中的常青车辆段综合开发项目堪称“地铁+物业”的典型示范,也是土地集约利用的良好典范。该项目充分利用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常青车辆段屋盖上部空间“人工造地”进行物业开发,总用地面积16.37公顷,预计开发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轨道交通运营站场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在积极推动,主要有站点物业资源、站内广告、列车广告等,所取得的收入用于弥补轨道交通运营亏损。
近期,市政府又提出建设地铁新中心、地铁小镇,将选定万余亩土地进行一二级联动开发,通过地铁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也便于把开发收益全部用于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补贴,推动轨道交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其中地铁新中心就是要进行高强度的商业开发,聚合中心商业功能,打造其金融服务功能,改变中心所在地原有经济格局;地铁小镇则是借新城区城镇化的东风,加快新城区的发展,让更多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卫星城围绕着主城区。
【声音】
努力探索
地铁带着城市走
GDP过万亿,只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阶段性目标,在武汉GDP即将过万亿之时,就要不失时机地研究制定GDP由一万亿到两万亿的时间表、路线图和具体举措。
地铁集团党委副书记马君瑞说,广州和深圳等地经验表明,当一个地区经济总量达到万亿标准时,该地区的地铁就将迎来大发展时期,因为这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是市民出行的需要,更是经济进一步壮大的自我需要。地铁工程是我市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更要在“万亿倍增”过程中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最重要的作用。
马君瑞说,为了给新产业、新项目、新功能、新空间打造舞台,依托地铁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武汉正在努力探索“地铁带着城市走”,实现“车找人”到“人找车”的转变。
“通俗地讲,‘车找人’就是哪里人多,我们就把地铁修到哪里,这种适应是被动的。而‘人找车’则体现我们长远规划,主动作为,将地铁修到目前还欠开发的区域,让人们按照地铁轨道延伸的方向安家置业,让企业、商户和公共机构在地铁沿线布局。”马君瑞说。
这样的尝试在武汉地铁中已有先例。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通车后,不少市民在园林路、仁和路和杨春湖等站的地面上发现,不少站点地上空空如也,均属于未开发的区域。然而,不到一年时间,沿着这条轨道交通线路,地面已有数个国内著名开发商推出的楼盘,相关配套设置和基础设置建设如火如荼展开,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马君瑞说,在目前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中,宏图大道站也是提前谋划,与地上已有的商业地产项目紧紧相连,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也能为当地聚合人气。
【期盼】
市民凌一年:希望武汉地铁越来越密,到哪里都可以乘坐地铁,成为出门的首选,我以后也就不会再开车出门了。
市民曾丽:地铁修好了,我的房子就会升值,享受到了地铁发展带来的红利。希望地铁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幸福和便利。
市民杨洋:希望能早日看到地铁小镇横空出世,住在那里我能享受着便捷的交通,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还可以花更少的钱置业。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