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软件大火记者实地体验 比打的省一半路远很难拼车
图为:两名上夜班市民,通过拼车软件拼车回家 楚天都市报记者李辉摄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黄永进
打车软件的补贴大战刚刚降温,拼车软件又起战火。手机下载一个拼车软件APP,就能便捷叫车。而且与搭乘出租车相比,价格可便宜一半,时下,拼车软件正逐渐融入市民生活。近日,记者分别在早晨、中午、傍晚下班高峰和深夜时段,体验这种新的叫车方式。记者发现,使用拼车软件叫车,但车上氛围往往较尴尬,遇到甩单无处投诉等,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体验】
比打的便宜近一半
目前,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拼车”,能看到包括微微拼车、嘀嗒拼车、AA拼车等10多款拼车软件,不少下载量都在百万次以上。
昨日中午12点20分,记者打开微微拼车,输入珞喻路珞珈创意城的目的地。记者点击确认预约后,窗口显示价格11元,行程约7公里,需要提前支付行车费用。等了25分钟后,记者收到车主彭先生发来的信息,显示车辆已到达,约20分钟后,记者抵达目的地。
在车上,车主彭先生告诉记者,家住中北路附近,在徐东上班,两周前开始用拼车软件做兼职。他告诉记者,营运以来已经赚了800多元,虽然比不上专车司机,但基本上可以负担自己每月的油钱,还能赚点零花钱。
拼车软件最吸引人的是价格便宜。记者体验从中北路青鱼嘴至华中科技大学时,发现拼车费用与乘出租车相比,便宜了近一半,出租车需要34元,而拼车软件叫车只需要18元。
【现状】
跑远点很难拼到车
记者在叫车中发现,超过20公里的拼车单,很难有车主接单。如果是深夜的20公里以上的拼车单,基本上很难有人应答。
20日晚上10点15分,记者输入从东亭花园至华中科技大学的拼车需求后,使用微微拼车、嘀嗒拼车、AA拼车等均无人应答。
“拼车软件早晚高峰用的多,主要是上下班顺便捎带客人,不会刻意跑远路。”车主彭先生告诉记者,距离近的单子对车主最划算,长距离如果专门跑一趟,对车主来说划不来。“另外,深夜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们这些私家车司机也不愿冒险。”
乘客之间颇为尴尬
“坐在陌生人中间,最容易让人感到尴尬。”王先生本周一的早上,从光谷金融港拼车前往江汉路,一路上车主另外接了3单,分别从金融港到鲁巷,从鲁巷到楚河汉街,从楚河汉街到江汉路。“车上乘客上上下下,大家都很陌生,很尴尬,大伙都是低头玩手机。”
廖女士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她曾使用拼车软件从风光村前往省博物馆,上车时已经有两名男乘客在车上。“有些尴尬,毕竟都不熟,但想想价格便宜,就上车了。”她说,“走的是大路,安全问题不大,但还是不时提醒自己要保持警惕”。
车主爽约无处投诉
在记者体验中,曾有车主接单,随后又爽约。对此,记者向一家拼车软件公司投诉,客服几次说“抱歉”,却没有实质性的解决办法。
“拼车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我们对车主会有一定的绕路补贴,但对车主的服务,确实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微微拼车媒介负责人说。
目前,部分拼车软件采取使用后评价的机制来建立信用——车主和乘客互相评价,收到两次差评的用户,无论是车主还是乘客,都将被叫停。
【声音】
备案登记车主信息
“虽然同样是私家车,但与路边搭乘黑车相比,通过拼车软件叫车带有一定的公益性。”湖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叶显发认为,拼车软件有市场化的需求,也结合了公益性,现在市场走在了法律法规前面,就需要法律自行完善。”
“带有公益性的拼车,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设定过高门槛影响车主积极性。”叶显发建议,对车主实施备案登记制,一旦发生纠纷,可以找到当事责任人。
武汉市客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尚不能界定这种模式,若是私家车主与乘客之间以分摊油费的方式约拼车,则无可厚非。
运营合法性备受争议 记者实地探访专车注册
私家车挂靠租赁公司规避查处
楚天都市报记者叶文波
近来专车成为十分火爆的话题,当专车软件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专车的合法性也备受争议。近日,记者下载专车软件体验注册发现,网上注册几乎是“零门槛”(本报5月20日A04版曾报道)。那么,到专车运营公司实地登记又如何呢?近日,记者选择了滴滴专车公司进行了探访。
目前,武汉市禁止私家车加盟专车。记者探访发现,专车运营平台通过挂靠租赁公司等行为,以此规避管理部门的查处。
车分三六九等
专车司机还要培训
16日,记者按滴滴专车运营平台工作人员的指引,驱车前往武昌水岸国际D区地下车库进行实地注册。
记者赶到时,地下车库已有10多人在排队。5名工作人员有的在审核注册登记材料,有的在审核车辆状况。
工作人员递给了记者一张纸,通过扫二维码,填写姓名、身份证号、车辆型号、车牌号,并上传了个人驾驶证、行驶证照片。在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并未对记者所驾车辆进行检验。
据介绍,滴滴运营平台将注册登记车辆分为四等,分别为A级优选型、B级舒适型、C级豪华型及D级超豪华型。工作人员称,记者所驾车辆属于A级,注册通过了就行了。对于B级以上的车型,驾驶员需要参加该平台组织的培训,而对A级优选型车辆的驾驶员,则被告知不需要参加培训。
参加过培训的专车司机胡师傅介绍,培训主要是讲解服务内容,比如车上要准备雨伞、水、车载充电器等物品。
胡师傅介绍,除了嘀嘀专车的培训,他还加了几个QQ群,和专车司机们一起分享经验。其中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千万不要有投诉,乘客一旦投诉,滴滴专车就可能终止与专车司机的合作;其次就是不要去火车站等“高危地带”,容易被运管部门查处。
挂靠租赁公司
以此规避营运风险
在登记注册过程中,记者表达了对运营安全的担忧:“我该不会被运管部门查到吧。”滴滴工作人员表示,如果遇到了,就打客服电话。
在记者追问下,对方表示,他们会把记者所驾车辆挂靠到租赁公司,如果遇到运管查处,他们就通知对应的租赁公司前去处理;如果租赁公司搞不定,公司出面帮忙。“滴滴对于每一单会提成20%,这个20%提成的费用,已经包括了给滴滴平台和租赁公司的费用。”
专车司机周师傅介绍,在注册时,他已经和租赁公司签订协议。“如果不幸被查,还有挂靠公司出面!”
13条约束清单
能否规范服务存疑
在滴滴专车公司内,记者看到了滴滴平台“解除合作”的通知。
记者看到,通知包括13条解除合作的规定:私换司机;私换车辆;拼客、拼顺风单;拒载乘客;危险驾驶;骚扰乘客;与乘客争吵、肢体冲突;成交后取消率高于60%;投诉率大于或等于10%;专车年限超过6年等内容。
“这种约束力不是来自于政府的管理或制度层面,而是来自于一个运营平台,它对于驾驶员来说约束力到底有多大,恐怕得打个大问号?”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吴正平认为,一般情况下,专车营运通过专车司机、汽车租赁公司、劳务公司和专车软件公司四方的合同关系约束。这种法律关系纳入到市场中考量,会产生几个方面的问题。从乘客角度来看,一旦出现事故,乘客超出保险范围外的损失很难得到足额赔偿。从行政监管角度看,相对于出租车的特许经营模式,专车在运营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国家有必要出台相关管理制度规范这个运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