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治理不止于腾退商铺
木须虫
北京南站春运客运高峰将出现在1月24日至26日,预计日均发送旅客15.3万人,春运前,南站完成进站候车大厅中间位置商铺的腾退,候车区座位达到5100个。(1月11日《新京报》)
北京南站腾退候车大厅中间位置商铺,与去年媒体的监督曝光有直接因果关联。又一年的春运将至,在客流猛增,服务资源供给出现瓶颈之时,腾退商铺还座于旅客,很及时,也是回应了社会关注。不过,此前媒体曝光北京南站商铺侵占候车大厅现象,舆论普遍指向车站过度商业化的弊端,导致车站运营把商业利益摆在公共服务前面,担心缺少有效的约束,公共服务场地与资源被侵占,使得旅客服务的权利与便利受损。不少网友也指出,国内不少车站,特别是大城市的大站、枢纽站,不同程度存在过度商业化倾向。无论是不是普遍现象,都可以看出社会对车站商业利益与旅客利益矛盾的担忧。
商铺挤占旅客服务场地设施,或许不止北京南站一家。车站适度商业化也是运营增值的途径,追求经济效益本身无可厚非,也有助于改善铁路运营的旅客服务,但是商业化与公共服务之间应有一个合理的度,保持起码的平衡。比如,旅客进出通道、候车座位等基本安全与起码的便利,首先应当得到保障。这是车站必须要坚守的公共服务伦理。
产品也好,服务也罢,品质都须靠标准说话,仅仅基于车站自身的自觉是不够的。否则,拥有弹性裁量的自决,难免不会发生操作上的偏差。虽然,在我国《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当中明确规定,普通候车室当中,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1㎡,但仅仅只是静态的设计规范,在现实中与实际流量并不必然相符。况且建了不等于被利用,更不等于不会被侵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对车站过度商业化进行制约,还得制定或者完善铁路车站场所运营管理规范,对其中的一些场地设施设置商业化禁区,同时在对车站进行分级的基础上,分类设计商业运营面积的占比。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