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践行新发展理念 实现国土新作为

20.05.2017  04:31

  “理念引领行动,行动决定出路”。2017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五大发展新理念为统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保资源、保发展、保权益”为主责,改革创新,务实重行,创品牌,争第一,做唯一,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更多新作为。

  一、守红线,构建国土资源绿色发展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田林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省委蒋超良书记多次强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构建长江绿色生态走廊。推动湖北绿色崛起,作为主管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管理的国土资源部门责无旁贷。

  (一)充分发挥国土规划的引领作用。按照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编制省级国土规划,科学设置“生存线”“生态线”“保障线”,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国土规划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城乡、农业、交通、水利及林业等相关规划与国土规划相衔接。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确保省委省政府重大发展战略、重大项目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土地规划布局上。

  (二)全域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始终把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行特殊保护,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体现国家意志、刚性约束、时代要求的具体实践。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全域划定588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并上图入库、落地到户、从严保护,6月底前全部完成。做到“三个务必、一个追责”:务必按“落地块、明责任、设标志、建表册、入图库”五项要求落实工作内容;务必按“优进劣出”要求确保划定质量;务必按时限完成工作任务;未按要求完成的一律追责问责。

  (三)服务生态长江建设。按照一带多点促全面思路,以生态保护、绿色开发、环境修复为核心,以江汉平原国家级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三区两线”地质环境治理重大工程、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等为支撑点,全力服务“生态长江”建设。今年重点研究制定沿江优势资源开发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以及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准入标准。启动以长江经济带、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为重点的“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争“十三五”复绿面积达到10万亩。

  (四)深入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等综合性改革。推进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矿业权出让制度、配合做好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等专项改革。指导武汉市开展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试点。

  二、保发展,深化国土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工作的主线、主抓手。国土资源工作处于生产要素供给端重要位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必须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特有的调控作用,主动服务,体现国土作为。

  (一)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土资源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全年提供40万亩建设用地发展空间,全力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对30个预增产值过10亿元重大项目和292个省级重点项目用地实现应保尽保。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绿色通道、适度宽松土地利用计划政策、先行用地、补充耕地承诺制等支持政策,确保全省重大项目落地。加大力度推进耕地占补指标市场交易及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的核定工作,解决重点项目耕地占补指标。完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确保水利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及公路安防设施、乡镇生活污水治理“补短板”重大工程用地。

  (二)深化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省政府“三保三增”要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7年,除完成计划100万亩任务外,还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安排100万亩,并建成验收350万亩。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公司作为项目建设主体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土地整治+”工程,统筹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打好政策“组合拳”,提升综合效益。

  (三)稳步推进房地产市场用地调控。充分发挥土地“闸口”调控作用,坚持“一城一策”。根据各地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适时调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对消化周期36—18个月的,减少供地;12—6个月的,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不仅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保证市场稳定。武汉等房地产过热城市,公开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加大住房用地供应,严控出现总价、单价“地王”;对已完成供地的房地产用地,及时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巡查,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开工、竣工,加快商品住房项目建设和上市节奏,尽快形成市场有效供应。

  (四)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宜城市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抓紧开展修法的专题研究,着手提炼聚居区建设、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管理等模式,提出修改法律法规的合理建议,取得可复制、可推广、利修法的成效。扎实推进全省21个“四化同步”示范乡镇和宜城市全域增减挂钩改革工作。

  三、促转型,强力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

  按照王晓东省长提出的通过转变国土资源利用模式和方式,倒逼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要求,坚持把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作为全省系统的头等大事来抓,严格按照创建方案不折不扣抓好落实,用好“金字”招牌,力争为国土资源部提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湖北样本”。

  (一)完善机制,压实责任。出台工作规则,压实各级政府创建责任,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合力共建的创建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制定考核办法和问责办法,实行年度检查、中期评估与后期总结全过程监管,确保责任落实、跟踪到位、风险可控。

  (二)以点带面,示范引领。重点在襄阳市探索“人地挂钩”试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武汉、宜昌等地“以地控税、以税节地”试点,用经济手段倒逼节约集约用地。在宜昌、黄石、十堰、保康、麻城等地开展矿产资源生态开发试点,打造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在大冶、谷城、远安、竹山、麻城、随县、武穴等地,开展矿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试点,确保“三率”提高3—5%。

  (三)制度约束,节约集约。开展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双控”行动。分解落实“十三五”单位GDP地耗下降22%的任务。全面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处置,确保8万亩闲置土地全部处置完毕。探索建立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安排与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相挂钩的制度。认真做好基准地价修订完善,加强GDP地耗考核和土地利用评价工作。落实推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意见,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试点工作,全面实施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制度。推广应用节约和高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进节约高效利用专家库、技术库、需求库、案例库和推广运用平台建设,实施重要矿种“三率”指标监督管理。

  四、护权益,切实增强国土资源民生红利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必须靠民生来保障。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我们要更加重视维护群众资源权益,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一)全力助推脱贫攻坚。科学编制扶贫用地规划,落实扶贫搬迁用地政策,为每个扶贫重点县专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600亩,划拨耕地占补指标3000亩,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着力推进重点贫困县和生态移民搬迁县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交易,以及矿产资源绿色开发收益共享试点,培育一批“样本”“典型模式”。

  (二)全面加强不动产权益保护。大力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规范化建设,力争8月底前所有市、县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全面实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加快“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土地和农垦国有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适时启动新一轮征地统一年产值和区片综合地价调整。建立征地信息公开平台,开展土地征收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三)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压实各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以“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能力。把地质灾害易发范围纳入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禁止建设区,制定下发农民建房规避地质灾害意见,从源头上防止因农民建房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投入4.1亿元实施73个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现省级地质灾害重点督办点和“两库”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点继续保持“零死亡”的目标。

  (四)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向纵深发展,抓好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实现网上审批、网上监管和大数据管理,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实施改革项目台账制度,明确改革项目的时间表、路线图,跑表计时。实行双月通报制度,严格落实到点验收。

  五、强党建,打造国土资源系统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今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的政治目标是全面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会议精神,全方位打造国土资源系统政治上的绿水青山。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主题,突出讲政治这一鲜明主线,努力推动全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着力加强党建工作。认真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突出抓好思想政治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国土宣传工作和舆论引领,纳入各级党组目标责任考核。突出抓好主体责任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管理办法,全面推进清单管理,强化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党员四级主体责任。建立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落实党员向支部述职、支部向机关党委述职,局党组向厅党组述职的工作机制。突出抓好基层基础。围绕基层党建有特色、创品牌,健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创建“红旗党支部”,实施支部特色工作法“品牌开拓”;建立健全“互联网+党建”“网上党支部”、支部工作网上监督平台、“大数据”预警提醒等4项新机制;开展国土文化大讨论活动,打造国土文化特色品牌。

  (二)着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以严的纪律和实的作风确保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厅党组今年的各项工作要求,在全省系统不折不扣地落实。明晰岗位责任。按照国土资源部“责任落实年”活动要求,重点开展国土资源权力事项流程再造行动,实行权力事项硬固化、硬定责、硬约束、硬公开,逐项进行流程再造、晒权亮剑、确权定责。整顿系统作风。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倡导务实重行、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开展履职尽责管理,科学制定清单、加强跟踪管理、改进考核方式、强化结果运用,大力整治“为官不为”;开展明察暗访和纪律作风建设巡察,重点查处作风漂浮、工作不实、消极应付等问题;加大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支持机关纪委履职,实行台账留痕管理,坚决落实监督责任。

  (三)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思想贯彻到干部教育、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奖惩各个环节,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国土资源干部队伍。抓班子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目标,开展执行民主集中情况大排查活动,切实做到高效决策、公正决策、廉洁决策;抓好市(州)领导班子的调整配备,着手“一把手”培养储备,集中选拔一批年轻后备干部。抓队伍建设。采取上下交流、轮岗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干部选拔交流,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旗帜鲜明地褒扬担当者、支持担当者、保护担当者,为担当者担当。抓教育培训。立足“”“”二字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国土资源管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后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2017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将继续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担当奋进,为我省在中部地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国土资源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此文发表在《咨询与决策》201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