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生命线跃动绿色音符——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剪影
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理略 通讯员巫勇 余桃晶 熊争妍
明天是世界环境日。
回顾近年来湖北生态文明建设,从两型社会建设、生态立省到“绿色决定生死”,生态湖北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持之以恒的目标追求。
绿色发展理念,主导变革方向
2月21日,我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会上,一份份详细的工作方案和任务分配表,被分发到全省17个专项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的手中,引起热烈讨论。
经过激烈碰撞,《全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充实不少新的意见和建议。我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确定了推动《湖北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加快土壤、大气、机动车管理专项法规立法进度等多项改革工作。
省委书记李鸿忠强调,要牢牢把握“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省长王国生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往前推进,最大的瓶颈和症结就在于制度制约,最好的突破口也在于完善制度、改革体制。
环保顶层设计方面,生态省创建进入全省的中心战略。生态省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被列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意见进行了专门部署和安排。省政府赋予省环委会指导生态省创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职能。“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挑战和机遇并存。”省环保厅厅长吕文艳说,“关键是要转变观念,准确定位,敢于担当,变压力为动力,变消极应对为主动作为。”
生态立省战略,勾画发展蓝图
“请尽快修改生态红线拟划方案,给我们提出反馈意见。”近段时间,省环保厅生态红线划设工作专班深入各地开展实地调研、征求意见。
生态保护红线是维护生态安全的“生命线”,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
目前,《湖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作为全国生态红线试点省份,我省正制定《湖北省生态红线管理办法》。
今年内,省环保厅将报请省政府发布《湖北省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并启动划线工作。通过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保证生活空间,保护和拓展林地空间,扩大绿色生态空间,保持农业生产空间,适度压缩工矿建设空间。
我省生态省建设蓝图已逐步明晰:到2020年,实现全省生态经济发展迅猛,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省建设基础有效夯实;到2025年,实现生态经济进一步发达,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省全面建成。
加减乘除,促经济产业调整
去年底,荆门格林美城市矿产资源循环产业园,获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补助资金1.5亿元。
一家电子拆解企业缘何获得巨额资金扶持?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称,这类企业对电子废弃物中的资源“吃干榨尽”,不产生二次污染,是鼓励、扶持的重要方向。
目前,全省环保服务业也在加速发展,产值超过45亿元,武汉、荆门、襄阳“一主两翼”环保产业格局不断完善。
以做好生态“加减乘除法”促经济产业调整,为经济发展大局服务。
所谓“加法”,即以环评为抓手,促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我省注重调结构、促转型,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原则,对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重大项目,畅通环评审批,而对高排放、高能耗和产能过剩项目,严把环评关口。仅去年,省环保厅否决185个建设项目,完成15家企业上市或再融资环保核查工作。“减法”即以减排为约束,关停落后产能,大力推进总量减排。去年,除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任务外,全省各地实施淘汰落后产能项目203个,淘汰落后产能折合工业总产值约140亿元,超额完成落后产能淘汰工作。“乘法”即以环保产业发展为契机,发挥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变科技潜力为现实生产力。“除法”即以简政放权为手段,破除改革和发展的阻力。
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进一步发挥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在烟气脱硫除尘、污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培育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有广阔市场前景、具有可持续发展优势的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
民生为本,让百姓感受环境改善
今年1月,我省“史上最严水法”出台,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运用经济杠杆对水污染进行防治、给排污者建立环保诚信档案……《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的出台,在我省水资源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让群众享受到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环境,攸关公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切身利益。“去年全年,我省无重大环境事件发生,实现了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信访数量双下降。”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效果显著,1757件环境违法问题被立案查处,104家企业被关闭取缔。
生态文明建设绿了城乡。国家首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重点支持我省2147个村庄开展环境连片整治。
依托省委“三万”活动,全省范围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新建垃圾池50多万个,覆盖所有村。
生态环境改善,正成为荆楚百姓直观、真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