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市场越来越热 武汉正在成为中国演出重镇

10.11.2016  09:06

  昨晚,何塞·卡雷拉斯世界告别巡演在武汉琴台大剧院演出。﹙记者梅涛摄﹚

  与帕瓦罗蒂、多明戈并称“世界三大男高音”的何塞·卡雷拉斯,昨晚将他的世界告别巡演首站选在武汉琴台大剧院。他在中国仅选了武汉、北京、深圳3座城市谢幕献演,武汉排第一。

  细心观众发现,武汉已悄悄变成中国演出重镇,成为许多世界顶级演出和大腕的首选地。七八年前,武汉乐迷还只能打“飞的”去北京上海欣赏高品质演出,而今已成“家门口的幸福”了,不少长沙、郑州、南昌的观众也乘高铁来汉观演。

   顶级演出和大腕何以青睐武汉

  这一串名单令人眼热:当今最负盛名的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吉里·贝洛拉维克、郑明勋;世界十大乐团捷克爱乐乐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等等;各自业内的顶尖人物马友友、朗朗、李云迪、杨丽萍、陈佩斯、盛中国、吴玉霞;世界各大剧场争相合作的钢琴大师普列特涅夫、小提琴家文格洛夫……他们,最近都在武汉留下声与影。

  琴台大剧院总经理王文平犹记第一次看文格洛夫演出,“七八年前,我在欧洲看他演出,当时想,我要是能把文格洛夫请到武汉来多好啊。那时的奢望,如今成现实了。

  是武汉演出市场的繁荣让王文平梦想成真。从2007年开始,看主流文化演出渐成武汉人的消费习惯,演出数量大大攀升。随着武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立,近年演出量的增长又转变为质的提升。“城市有名了,人家才来,买卖才会进入良性循环。”琴台音乐厅总经理李丹说,经七八年培养,武汉演出重镇的地位已渐形成。扎实的硬件也在业内口碑良好,指挥大师郑明勋曾盛赞琴台音乐厅“是中国最美最棒的音乐厅之一”。

  平均上座率七八成是怎么做到的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武汉演出市场就一直在竞争中发展。

  湖北剧院、武汉剧院、中南剧场、洪山礼堂及至“新秀”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代表不同时期的剧场生存状况。而今,一些剧场已悄然转型。

  1959年创建的武汉剧院,是武汉历史最悠久的演出场所。总经理龙泉介绍,2000年以后剧院进入黄金期,演出常常一票难求。如今,每年上百场的演出是以往的10倍。而全国1000多个专业剧场,每年能演到50场的仅占三成。

  琴台大剧院和音乐厅的演出场次也很惊人。前者去年完成234场,后者完成175场,上座率都在七八成。

  在演出安排上,三家剧场都采用了档期制。依据春节、暑期、贺岁等打造不同的演出品牌。如武汉剧院每年3至5月的中华优秀戏曲节、年末的汉派百老汇;琴台音乐厅持续7年的暑期打开艺术之门、持续5年的秋季琴台音乐节,渐成江城文化品牌。

  为让更多市民走进剧院,三家剧场都有惠民措施。除了一定数量的低价票,琴台大剧院还坚持学生票。大项目引进多,成本无形中会增大,武汉市政府推出的系列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成本。

  武汉观众专业素养排全国前列

  8年前,李丹代表保利院线从北京到武汉,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期。“当时观众并不接受我们的严格管理,常起冲突,如今这种情况已基本没有了。

  他说,武汉观众的专业素养排全国前列,他们对音乐、剧目的欣赏水平较高。这和武汉高校多、医院多、知识分子多、金融人士多有关。王文平也有同感。剧院和本地专业剧团经常组织讲座,对专业观众的培育起到潜影默化的作用。调查显示,武汉最受欢迎的节目类型是有明星和大腕参演的剧目与戏曲、本土贺岁剧、新年音乐会、儿童剧。此外,小众演出在武汉也有市场,越来越多元化了。

  但是,一年500多场演出,您看过几场?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个位数。演出繁荣,三家剧院的票房却不理想。三位负责人都提到,这与武汉市民的经济收入和观演习惯有很大关系。不过,即便在观演氛围浓厚的欧洲,除了相当火爆的演出,也很难赚钱。这也是文化消费的一个特殊性。

  目前,通过小演补贴大演,是武汉的常见做法。王文平呼吁建立一个大型演出扶持基金。比如引进一个世界顶级演出,成本400万,演8场,单场成本50万,1600个座位可售价,平均票价可能要500多元,这很困难。如果有基金补贴100万,成本缩到300万,单场成本40万,平均票价就可降为两三百元,就更接近武汉观众的收入水平了。这个基金和扶持政策可面向武汉所有演出场所。

  有内业人士坦言,武汉文化演出市场的发展,还处在培育期。目前同质化问题还很突出。这个不解决,很难长期留住观众。

  当打“飞的”看演出渐成历史,我们期待更成熟但并不奢侈的精神享受。(记者 方琳 龚雪)

(责任编辑: 肖进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