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红的不是检讨而是严谨治学
陈科峰
“我知道我火了,电话从5日中午开始就响个不停,有采访的也有教育界同行的。”过去的一周,这位年届74岁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万森教授,突然之间成为了一个因为谦卑和坦诚而被广为讨论的“网红”。(3月8日《现代金报》)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按理,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大半辈子的王教授因一时疏忽“旷课”,学校依规处理即可。不料他非要小题大做,不但上交了检讨,申请取消补贴,还当着学生的面认错,“羞愧难当,无可弥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教授说的是自己客观上存在的过失,而学生们通过他质朴、诚恳的检讨,看到的恰是一位长者对自己严厉到近乎苛刻、是非分明,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另一面”。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言传不如身教,教师被人们普遍赞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对各个阶段学子“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其自身的行为举止对莘莘学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十分巨大。然则,道理归道理,近年来,一些教师从业者疏于自律,人生观、价值观悄然发生扭曲,屡屡曝出性侵幼童、打骂学生、乱收费等失德失范事件,影响十分恶劣,人为抹黑人民教师职业形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却仍有一大批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优秀教师,消息中提及的王万森教授如此,此前广获媒体关注的“口碑教授”常萍如此,那些为了让孩子们有学可上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贫困、边远、农村地区的一线教师亦是如此。心无杂念、默默奉献,这个人群选择了远离世俗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有时他们看上去愚不可及,但他们却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其磊落、纯粹、无私的姿态最终感动了太多的人。
这客观上也给我们的教育宣传部门提了个醒——对于那些态度端正、品质过硬、积极投身教学研究的“好人好事”的挖掘、报道和宣传,我们或可更加主动一点。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