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入户接地气 化解矛盾显真情
“陈队长,俺家和周佳兴签订的土地承包经营转让合同有些法律纠纷,您要帮我主持公道!”“陈队长,王婆婆和李老汉在田里吵起来啦,您快去看看!”在驻点村,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多起类似的矛盾纠纷。
如何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从元月份工作队进驻驻点村以来,我们广泛走访农户、细心征求意见,重点围绕社会稳定、矛盾排查、纠纷调解等发力,探索出一套符合现阶段农村实际彰显司法职能的好办法。
做主人 不做客人
年初,工作队进驻神农架林区松柏镇麻湾村、清泉村、龙沟村和盘水村以后,我们就许下了“做主人,不做客人,用真情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用热情帮扶村民共同致富”的承诺。针对村民每户都有手机,工作组利用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机会,采集到了村民的手机号码,并主动公开驻村工作队联系方式,建立手机“连心网”、QQ群、微信群,接受村民咨询。
我常对工作队的同事们说:“熟悉的号码可以暂时不接,陌生的号码一定得接,因为这个陌生电话有可能是村民打给我们的。”驻村以来,工作队一直穿梭于麻湾、清泉、龙沟和盘水四个驻点村23个村民小组之间,着重了解户情民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民生状况等重点内容,与村民促膝交谈,宣传惠农政策,倾听群众心声,切实帮扶当地村民解决实际困难。
5个月前,麻湾村举场三组刘惜武老汉听说省里有工作队驻村,他借邻居手机给我打通电话,反映与儿子媳妇关系处理不好,十年前独自一人到离家五公里的白岩寨搭草棚居住,由于交通不便,生活十分不便。了解情况以后,我们就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攀岩上山探望老人,给老人送去生活用品,并多次找刘老汉的儿子、媳妇做工作,劝老人回家与孩子们一起生活。在工作队的努力下,刘老汉的儿子媳妇认识到错误,愿意将老人接回,双方的隔阂也最终化解。
化矛盾 不靠虚情
9月15日,在松柏镇麻湾村委会会议室,一组阴坡村民马兴莲与侄子孟吉全持续了多年的房屋及土地权属纠纷,终于可以坐下来进行调解。“马兴莲与孟吉全房屋及土地权属纠纷调解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驻村工作队功不可没。”工作队的辛苦工作,使麻湾村党支部书记宋振国多年压在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马兴莲与孟吉全房屋及土地权属纠纷源于1994年,马兴莲把麻湾村一组阴坡的房屋(无产权证)及120亩山林地、4亩自留地给孟吉全。同时,孟吉全支付给马兴莲共计人民币7500元,双方未办理任何手续。2004年,孟吉全办理了山林及土地所有权证。10年后,马兴莲找孟吉全索要房屋及土地,双方发生争执。孟吉全认为,当时双方讲好是买卖关系,并已付款,土地、山林的权属也很清楚。由于当时双方是口头约定,马兴莲的房屋及山林土地是卖还是租,双方各执一词,并无相关证据。经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未果。
“刚驻村,马兴莲天天说要上访打官司。”我与其他3个驻村队员商量,要将化解这起纠纷作为驻村期间的第一件实事来抓。我们一个多月,连续往当事人家中整整跑了21趟。驻村队员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查阅政策,在工作队、镇司法所以及村干部共同努力下,当事人双方同意相互退让协商,这件疑难房地纠纷最终取得实质进展。
学好法 不做傻事
目前,麻湾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都是老、幼、妇等文化水平较低人员,普法教育成了死角。驻村工作队在日常矛盾调解之外,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组织村民集中学习与上门宣讲相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文字,深入浅出展开一系列法律知识普及工作,《森林法》、《人民调解法》、《物权法》、法律援助以及多项有关富民惠民政策,让村民入心。“每一次普法教育,我都参加。渐渐的,知道了学法、守法的重要性,更知道利用法律和政策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麻湾村二组村民刘瑞说道。
多少个日日夜夜,我和工作队的队员们上山下乡,进村入户,穿梭在田间地头,宣传法律、调解纠纷、协调矛盾。截止目前,工作队参与调解纠纷达10余起,调解成功率90%,组织集中普法学习10次,宣传覆盖面达90%。我们用真情感化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为麻湾村新农村建设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大好发展局面。(作者系司法厅驻神农架新农村工作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