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福字从门楣贴到心扉——孝南区东山头新河口村踏访记
图为:徐树清一家在灾后重建的新家前。(梁晓莹 摄)
那个被6米多深的洪水浸泡近两个月的村子现在怎么样了?
又是一年团圆时,乡亲们都住进新家了吗?能过个舒心年吗?
腊月廿九,暖暖冬阳。我们急切地奔向去年夏天洪水肆虐的孝感市孝南区东山头办事处新河口村。
走进村里,我们心里就踏实了。崭新的水泥路在村湾间延伸,电线杆间挂起了大红灯笼,家家门前贴着大红福字、晾着腊鱼腊肉,屋后小菜园郁郁葱葱……处处荡漾过大年的喜庆气氛。
只有村口的一处断垣残壁,勾起我们的记忆:去年夏天第六轮强降雨,107国道两侧一片汪洋,靠军民筑堤抢险才保住国道没有中断,但国道边的新河口村成了“泽国”,洪水平均6米多深,193户村民有67户房屋倒塌,其中55户失去了唯一的住房。
村子北面,府澴河静静流淌。非亲眼所见,我们很难想象它半年前曾是那样的暴烈不羁,将村民们的家园、积累和习以为常的温馨生活悉数卷走,只留下满目疮痍。
勃勃生机,从满目疮痍中绽放
走进二组村民徐树清的新家,门口挂着大红灯笼,堂屋整洁敞亮。厨房里放着新买的冰柜,里面鱼、肉、饺子塞得满满当当。
厨房里,儿子徐缓忙前忙后,准备热闹过年。他水灾过后就去了广州打工,两天前刚赶回与家人团年。
去年的7月21日,深深刻在东山头人的记忆中。那天凌晨,府澴河东风垸堤段3处子堤垮塌,整个东山头6个村、2个社区消失在洪水中,只看得到一些树尖和少数的二楼屋顶。
洪水过去,给新河口村留下破碎的墙体、歪斜的电杆、冲倒的大树、支离破碎的通村路,还留下厚达1尺多深的淤泥。
徐树清家的二楼被洪水浸裂,后院的厨房、厕所全部倒塌。灾后,徐树清领到重建住房救助资金4万元,将二楼的残壁拆除,一楼粉刷一新,在后院重新建起三间房,去年11月搬进了新家。
同样搬进新家的,还有50多户。昨天,村民李福新一家也很热闹,除老两口外,儿子李志华、女儿李华珍都特地带着各自的小家一道回来过年。细心的儿媳买回墙贴,把堂屋装饰得漂漂亮亮,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沿着村里近4公里长的崭新通组通户路走一圈,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干净整洁、喜气盈庭。
这背后,有一张怎样的时间表?
村支书丁齐峰回忆说,从8月15日达到排水条件的那天起,东山头办事处就调来58台大型抽水机日夜不停地排水,直至9月20日,最后一片渍水才抽干。随后,卫生防疫、供电、水务、交通等部门全力抢修,市卫计委和区卫计局、科技局、民政局工作队倾力帮扶灾后重建。10月7日,第一批房屋没倒的村民从安置点回村,开始重建家园。
对村里55户唯一住房倒房户,村里按户人口数确定重建标准面积后,以每平方米500元标准安排、发放重建救助资金,总计185万元。
到11月底,除3户自愿参与拆迁的村民外,其余52户全部搬进了新家。
融融暖意,从几度辗转里收获
新家院里,徐树清84岁的母亲李琴容老人支起一口大锅,卤着香喷喷的牛肉、猪肚。“感谢党、感谢政府!要是没有好政策,没有干部关心,我们哪能安安心心搬进新屋,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啊!”和我们回忆恢复重建以来的生活变化,老人家关不住话匣子。
她告诉我们,去年村里的洪水,比1954年还要大得多,但老百姓的遭遇已是“换了人间”。1954年国弱民贫,物资匮乏,政府要帮扶所有受灾群众,实在是有心无力。“当时我家的房子也被冲垮了,那怎么办呢?我个大姑娘,只有跟着家人去逃荒、讨饭。”说着辛酸,老人家不停地抹眼泪。
这半年多,老人家虽然也经历了辗转,但辗转中收获的都是温暖和感动。四代同堂的一家,先在孝南区实验二小的安置点住了一个多月,学校开学前,又搬到东山头一处厂房的临时安置点继续集中居住。全村800多村民,每家都有40-60平方米的隔间。说起78天的安置点生活,老人家说,“样样都是政府和干部替我们操心。有时候,我还没和邻居聊上一会天,马上就又开饭了。你们说过得好不好?”之后,作为倒房重建户,“过渡的两个月,政府每月出1000元租金让我们租房住。这样的好安排,谁能比!”
丁齐峰给我们作了个简单统计,这半年里,上级投入到村里的垃圾清理、紧急转移、回迁安置、倒房重建、房屋修缮、受灾群众生活补贴等资金,达800万元。
满满憧憬,在极度沮丧后升腾
68岁的李福新是名老党员。去年抗洪抢险期间,村里组织党员群众上堤抢险,他也在其中。“7月2日河水就猛涨过一次,我们严防死守,守住了。但7月21日的那次,无论沙袋码多高,都赶不上洪水涨得快,通知我们从堤上撤下来弃守的时候,很多人都哭了。”
李福新家的房子还是20多年前建的,在安置点住了个把月后,他实在挂心,找了条小船划回家去看。“转移时什么东西都没带,那次看到房子倒了,心里急得慌,又大哭了一场。”“当时想,完了,所有积累都被水毁掉了,几年都缓不过劲来了!”面对水中的家园,李福新曾沮丧到极点。
他怎么也没想到,曾经浊浪滔滔的村子,只用了半年,就彻底变了模样。
他笑着说,那时候沮丧有多深,现在喜悦就有多狂啊!“好日子要细水长流地过,要芝麻开花节节高。过完年,我要到东山头学校工地去做工,老伴一直在福利院做工,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会继续在东山头工业园打工。”
60岁的徐树清也早当爷爷了,却仍觉得自己年轻。“我身体好,过完正月十五,就要出去打工,还干老本行——钢筋工。”他说,“请上面关心灾区人民的领导放心。只要人勤快,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走访新河口村,真情大爱暖人心。从80多岁的长者,到20来岁的年轻人,每个人都笑意盈盈,那么喜庆,那么满足,又那么有信心。大红的福字,贴在各家的门楣上,更贴在了村里人心扉上!(陈剑文 孙国平 梁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