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正前方】双剑合璧育英才
实习生:杨琳
建成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方案被百余所兄弟院校参考或采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10余项教改项目……凭借着“专业素质链”和“专业课程链”深度融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马费成所带领的团队获得了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我校信息管理学院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信息管理教育与研究机构,并在2009年加入了国际拔尖信息管理学院联盟iSchool联盟,成为该联盟在全球的首个发展中国家成员。通过对iSchool联盟的信息管理类课程体系和国内同类专业课程方案的广泛调研和比较,马费成团队提出了信息管理“专业素质链”和“专业课程链”的理念和结构模式,以及基于二者深度融合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是实施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学团队倡导“从学生需求与能力培养出发”的理念,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所谓“专业素质链”,是由“认知—理解—应用—创新”四个环节构成,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逐步培养起来的专业素质层次。与此对应的是满足不同专业素质层次培养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体系构成了完整的、具有紧密逻辑关系的链条,即“专业课程链”。课程链上的课程内容按照信息管理业务流程来组织和展开,在专业教学中具有不同的任务和定位,并对应于“专业素质链”的不同环节和培养层次。
对整个信息管理专业知识领域做了全局导引,对课程链上的各门课程进行了知识领域界定,从而解决了不同课程之间的定位和衔接问题,整合并优化了本专业的其他基础课程资源。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团队建设起了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与平台,包括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湖北省精品课程;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精品规划教材5部;10余个实验网站平台和20余个实践基地;海外博士学位获得及海外访学率达86%的更具国际化程度的教学队伍。
数字时代和泛在信息环境对信息职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建立起对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和程序的认识,缩短了对实际工作的适应期,增强了专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多层次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的衔接,“专业素质链”上的四个环节得以贯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知识应用创新能力得到了全方位提升。除了科研立项和社会实践,学生自主创建了国内第一个以信息素养为主旨的学生学术型社团组织“武汉大学信息素养协会”,连续开展了八届“百度无限”全国高校搜索大赛,在2009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湖北省特等奖和全国二等奖,在全国高校树立起了极具影响力的品牌。
该教学模式也引起了国内兄弟院校的广泛关注。国内100余所信息管理类的院系参考和采用了团队教学方案的思想,60余所同类院系采用了团队编写的规划教材、精品课程教材和实验教材。其中,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自出版至今均已印刷4-5次,印数分别达1万多册,影响力广泛。
此外,团队还承担了10余项目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并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在国内外发表20余篇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论文。这些事件与研究相长的成果也为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益指导。
团队也因此荣获了“国家级教学团队”、“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特等奖”等多项教学成果奖项。
此外,团队还承担了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在国内外发表20余篇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论文,荣获“国家级教学团队”“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特等奖”等多个奖项。这些实践与研究相长的成果,也为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益指导,并丰富了iSchool联盟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案例。(指导老师:冯林)
(编辑:陈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