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冒充猪肉” 可别当小问题

05.11.2015  09:44

  “猪肉白菜包子”是北京晨恩食品有限公司畅销食品之一,主要供应北京多家华润社区便利店、华联超市等商家。然而,记者卧底发现,这款热卖包子的馅料中并不仅仅是猪肉和白菜,还掺入了大量的“假肉”。这种被工人称作“假肉”的物质是一种形似肉馅的豆制品。而超市在销售时并不会告知消费者包子中含有“假肉”。(11月4日《法制晚报》)

  以豆制品冒充猪肉馅,1.4公斤的肉馅,便要掺入2公斤的“假肉”,这种弄虚作假、以假乱真的做法,是对消费者的欺骗。相比于将垃圾肉当好肉卖,把豆制品冒充猪肉馅,就显得情节轻微多了,起码这些豆制品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不好的伤害,该工厂甚至可以狡辩道,豆制品甚至比猪肉还有营养,对某些特定体质的人更有好处。

  但此事不在于争辩谁更有营养,要看到,之所以以豆制品冒充猪肉,是因为豆制品便宜,消费者购买的是“猪肉白菜包子”,而不是“大豆白菜包子”,这是在欺骗消费者,让消费者掏“猪肉白菜包”的钱,吃的却是“大豆白菜包子”,成本上的差价,就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榨取。

  这些“大豆猪肉白菜包子”送到超市销售时,产品成分、制造商名称、地址、生产日期等内容都明确标明,塑料包装上贴着标签,写着“猪肉白菜”,但在配料一栏,上面明确写有“大豆蛋白”。不过在超市出售时,只写着“品名:猪肉白菜包子”,其他标识却都已不存在,这有违《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如此,不仅制造者涉嫌造假,销售者更进一步,让食品变得更“不明不白”,本来食品上尚有生产日期及配料等标识,到了超市,就全部被撕掉。这等于说生产者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标识变成了“白用功”。

  用豆制品冒充猪肉馅,看似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甚至在很多人眼中,算不上是食品安全事件,但从这种假冒的过程中,看出食品监管存在的漏洞,比如像配料到底应该占多大比例,标识上又真实标明没,为何此次事件不是监管部门主动作为发现,而是媒体曝光?

  此次事件,暴露了执法疲软、监管乏力的现状,对食品安全监管,来不得半点马虎,就如这家生产企业,如果当豆制品冒充猪肉馅的事情一直没能被发现,下次就可能胆子变得更大,用垃圾肉来冒充正常肉。所以,对食品安全问题要能抓早抓小,及时补牢制度漏洞,加强执法力度,负起监管之责,才能为百姓的餐桌安全保驾护航。(戴先任)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