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层基础是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环节,但是随着计生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以及社会形势的发展,基层基础工作中不断凸显出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如何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成为基层计生工作者亟需思考解决的问题。
计生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生育观念保守,婚育新风有待进一步培育。 “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婚育观念依然影响着部分群众的生育意愿,特别是在偏远农村地区,群众生育观未从根本上扭转,多数家庭希望儿女双全。“居家养老”模式被大部分农村家庭视为唯一的选择,“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焦虑心理促进了多生育子女的意愿,导致部分家庭陷入“贫困-生育-贫困”的恶性循环怪圈。
(二)队伍稳定性差,工作激励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计生工作任务繁重,一头是群众千头万绪的利益问题,另一头是计生考核的“一票否决”重担,追究责任大于工作奖励,加重了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与此对应的是基层从事计生工作的人员特别是村级专干的待遇较低,收入满足不了正常的生活保障,只能把该项工作作为一种兼职,影响了基层队伍的稳定性和对工作精力的投入力度。计划生育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普遍增强,部分群众只注重权利维护而忽视履行应有的义务,提高了计生行政执法的困难和成本。
(三)重点工作难突破,计生服务管理难度加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化,农村流出人口规模增加,出现“居无定所、流无定向、变动频繁”等特点,流出人口跟踪服务管理更加困难,计生信息掌握不及时或无法掌握,婚情、孕情、生育监管难以到位。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和打击排查“两非”案件的策略和力度都有待于提高,规范征收社会抚养费以及社会抚养费的使用均有待于进一步规范管理。统筹解决难点工作,是促进计生国策执行与落实计生惠民政策的关键所在。
(四)工作机制不健全,基层工作难推进。机构改革的初衷就是要整合资源,提高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但是新形势下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医疗成本与国家补贴之间的差距,致使计生免费服务难以开展,难以达到卫生计生资源整合的目的。利益导向机制部分政策作用不明显,奖励补贴标准偏低很难达到预期的导向效果。落实政策机制不健全,基层实际操作时困难较多。综合治理机制不完善,没有真正形成“部门配合,目标落实,责任到人,综合治理”的大格局,卫计部门单打独斗局势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对策
(一)以宣传教育为主,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群众婚育观念。在宣传教育中,工作人员要更加关注偏远农村居民、新生代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口等群体,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工作一线和百姓日常生活中去。通过户外宣传标语、流动宣传车、电影文艺下乡、进村入户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不断强化宣传教育创新。在宣传方法上,要从群众角度出发,增添交流和互动环节,让群众喜闻乐见和主动参与;在宣传内容上,以切合实际和客观真实为基础,把政策信息与群众需要了解掌握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避免政策误读误解。
(二)以队伍职业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等业务技能知识培训,强化基层计生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对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针对社会抚养费征收、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等易发生违法行为的重点环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和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二是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坚持选拔能力、知识、思想素质过硬的人员从事基层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对工作成绩突出、业务能力精的基层计生干部要“高看一眼、敬重一分”,让计生工作成为党员干部锻炼成长的平台,从而提高基层计生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三)以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规范完善计生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基层计生工作。一是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进一步丰富计生惠民政策内容,扩大政策覆盖面,适度提高奖励扶助补贴标准,通过利益导向机制,鼓励和支持计划生育家庭转变婚育观念、创建幸福家庭,提高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完善综合治理机制,细化齐抓共管部门的职能,开展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等重点工作,制定具体可行的考核指标,纳入年度重点考核、重点督查的内容,同样实行“一票否决”,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局面;三是探索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新办法,破解遏制违法生育办法单一、“两非”案件查处难等问题。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强管理、促规范,大力推进工作重心前移,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建立以“村为主”的工作机制,全面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作者单位:湖北省利川市卫生计生局 谭宗胜 李湘淑)
(来源:《中国人口报》2015年1月22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