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闲来笔潭》 体味为官之道

30.06.2014  12:04

  最近,在灯下读完吴官正同志的《闲来笔潭》,感觉精神上受到了一次洗礼。
  《闲来笔潭》是吴官正同志离开领导岗位后所见所闻、所忆所思、所感所悟的记录,收录了回忆、随笔、散文和对话等多种体裁文章和部分自绘画作,生动记录了作者的童年记忆、求学经历及部分工作经历,娓娓讲述了许多人生哲理和为政之道,透显出一份至真至深的质朴情感。字里行间,处处体现出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读来令人感慨,益人心智,催人奋进。
  坚定的党性。不论是早年在科技部门工作,还是后来长期在领导位置上从事行政工作,吴官正同志始终坚定党性,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某地决策者强行集资搞建设、虚抬政绩搞形式,吴官正同志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察觉强行集资的违规行为。《见势利者别烦》、《太阳不会说谎》等系列文章,启示人在领导工作中,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减少决策、执行以及选人用人上的失误。
  亲民的作风。建立公开接访制度在改进政府和部门作风上,是一个重大创举。笔者专门查了资料,发现正是在吴官正同志的推动下,山东省建立了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制度,并推向全国。在群众上访的一份材料上,吴官正一连用5个问句,要求相关部门“多从自身工作找原因”,充分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群众利益和信访问题的感同身受:“如果反应的问题失实,也要做好工作”。特别是面对群众“撒气”的情况,他认为“有些上访群众有气,不让人家把气发出来不行”,由此可见一位领导干部宁可自己受误会、不让群众受委屈的胸怀。
  在江西工作期间,吴官正同志读报时了解到一个贫困家庭的情况,从此连续多年给予关心和帮助。“一个人顺顺利利过日子也许感觉不到什么,一旦遇到变故,则非常需要他人的帮助。”朴实的话语,打动人心。由此我联想到一些地方偶发干群对立事件,细究原因,其中往往有干部将自己与群众隔离起来这一因素。两相对比,何止天壤之别。
  战略的眼光。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此背景下,吴官正同志直接促成了南昌大学、新山东大学的组建。文章《三请潘际銮》富有戏剧性,他甚至主动当学校“后勤部长”,提出“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因病辍学”。他说,“这部分子女将来大学毕业了,相信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报效国家。”《十下鄱阳湖》讲述了作者先后十次乘船到鄱阳湖考察的事,接地气之彻底、查实情之全面,让人叹服。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或者蜻蜓点水般搞所谓调研和督办,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
  从细节入手,一直是吴官正同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法宝。在武汉当市长时,他因为穿着朴素在药店门口避雨被店员撵走。一件小事,引发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窗口行业建设大讨论,在武汉市推进开放型、国际型大都市建设进程中,这件小事的价值不容忽视。
  至真的情义。吴官正同志出身农家,家境贫困,求学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堪为年轻人奋斗进取的楷模。他说:“就人的一生而言,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遇到挫折、磨难,甚至痛苦,那是人生的财富。只要坚韧不拔,千锤百炼,就能生存、发展、创造、奉献。”
  人是社会的人,不知感恩,不知其可也。在卷首语中,吴官正深情地写道:“每每想到人民的养育之恩、党的教育培养、政府的关怀扶助,总觉得是寸草难报三春之晖”;恩师张泗安、薛番琛忠诚教育事业,在生活和求学上给了吴官正无私的帮助,在他自己大病出院后“买了一碗肉片汤给我吃”,自己却没能为他们“做点儿事,尽点儿孝,深感不安”,发自肺腑,感人至深。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当务农的二姐想请他帮忙安排一个孩子的工作时,他却因为“当时江西很困难,压力很大”,劈头就是一顿“呛”——“我死了,你们不过日子?”以至于多年以后,作者在远赴山东工作的路上还常常愧疚不已,“不能办,为什么就不好好地说呢?”而这,恰恰反映了他对于“一省之民生”远重于“一家之民生”的博大胸怀。读到这里,让人很自然地想到当前在队伍建设中,如何引导干部培养家国情怀、大局意识的问题。
  作者为文也堪为典范。谈问题和对策,一针见血,直抵要害,从不拖泥带水,模棱两可;讽刺不良现象、阐发生活哲理,鞭辟入里而又意味深长,含蓄隽永而又风趣幽默,可读性和感染力都很强。
  当前,各部门正在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破除“四风”恶习,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吴官正同志的《闲来笔潭》,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教益。


  作者:湖北省孝感市国税局局长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