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改变命运,互联网改变了我一生”

30.09.2014  22:22

图为:陈自月在公司办公室

    新华网武汉9月30日电(曾伟龙)“当年见到一辆车都觉得很好奇,现在自己都有好几辆车;以前奶粉根本没有,到了高中才第一次见到,现在都不想喝。”改革开放以来,陈自月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生活水平相比以前显著提高。

    陈自月,今年33岁,毕业于武汉大学,现在从事新闻媒体工作,是武汉百捷集团新媒体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是从鄂西大山里走出来的,2002年起来到武汉求学、工作、成家和创业,由刚开始的一无所有,到现在有房、有车、开公司。

    “以前回趟老家得耗上两天,现在只需5小时

    社会经济在发展,时代在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改革开放初期,物资相对匮乏,衣服都是麻布,很少有‘的确良’穿。”陈自月至今清楚地记得,他自己读小学的时候,都是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去读书;而现在的人打补丁却是为了时尚。

    陈自月老家是在湖北恩施,那里山多地少,加上土地又贫瘠,平时只能种玉米和土豆。“我们一日三餐,基本上天天吃土豆,很少能吃到一顿大米饭。”现在可不一样了,大米到处都能买,每天的主食也是米饭,能把土豆当饭吃,那是一种奢侈。

    “我记得奶粉也是个新鲜词,读高中时,人生中第一次见到奶粉。”在他的记忆里,奶粉也是这个时代的符号。“因为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基本上是喝母乳长大的,压根儿没有奶粉一说。

    “过去老家条件很差,家里连个像样的厕所都没有,晚上要是内急上个厕所,家里没有卫生间,还得从四楼跑到一楼,那叫一个急。现在回老家走一遭,哪家不是新房新楼,哪家没有好几个厕所。

    “以前在路上要是见到一辆车,都觉得很了不起;而现在自己都有好几辆车,这在当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再说出行,以前从恩施到武汉来一趟,至少得两天时间,现在直接坐一趟动车就到了,而且只要五个小时,大大缩短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