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立秋”与农业生产

20.08.2014  17:18

      在每年的8月7日、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35°位置时,即为立秋节气。历书上说:“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立秋后,谷物成熟,气温渐渐下降,月明风清,秋高气爽。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一到,传统意义上的秋天便开始了。尽管谚语也说“立秋之日凉风至”,但实际上,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纬度和海拔的跨度都很大,全国各地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从气候特点来看,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处于酷热之中,故民间古来就有“秋老虎”的说法。
  据气象资料显示,这种炎热的天气往往要持续到9月中下旬,才能真正凉爽起来。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即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要到8月中旬方能入秋。平常的年份里,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脚步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信息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地农作物生长茂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间受旱会给农作物收成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的谚语。
  双季晚稻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田间管理。此时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关键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不好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进行,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跟上,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壮。
      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尽快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充足的热量条件,争取优质高产。播种太晚,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江南地区多种作物病虫危害最集中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此时,要关注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信息,根据预测预报信息及时进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马上开始,应提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来源: 中国气象报 责任编辑:黄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