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诗人林焕彰来汉 系小学课文《影子》作者
林焕彰 记者田飞 摄
长江日报消息(记者黄洁莹)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一条小黑狗,我走他也走。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我的好朋友,我拍手他也拍手。”这是正在使用的鄂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课文,名叫《影子》。昨日,这首小诗的作者、今年76岁的台湾著名儿童诗人林焕彰来到武汉,首次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他和《影子》的相关故事。
接儿子放学路上创作《影子》
提起《影子》这首儿童诗,林焕彰眼睛亮了起来:“这是40年前我接上幼儿园的儿子放学时,在路上做游戏启发创作的儿童诗。”
林焕彰回忆,当时儿子所在的幼儿园离家很近,大概是5分钟步行时间。他想鼓励儿子走路回家,但夏天中午的太阳很大,儿子怕晒怕累,有些不情愿。“我看到地上的影子,灵机一动,带着儿子观察走路时影子的变化。儿子走得快,影子就走得快;儿子走得慢,影子也慢了下来,总是跟着他,像一个不说话的朋友。”林焕彰说,“一路上跟影子做着游戏,儿子开心地走回家。”
到家后,林焕彰将路上游戏的语言整理了一下,加上小黑狗和好朋友等比喻,创作了儿童诗《影子》。“小黑狗、好朋友、拍手,都是儿童常见和熟悉的事物,通俗易懂,又很有画面感,孩子们很喜欢。”林焕彰说。
昨日,他给武汉的教师们提出教学建议:希望大家能把孩子们带出教室,在太阳下、影子里、游戏中学习这首诗。
小诗进大陆教材拿到200元稿费
2002年,林焕彰收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王林的一封信。“信上说,人民教育出版社希望把《影子》这首儿童诗收进小学语文教材里,征求我的意见。”林焕彰说。
收录了这首诗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给了林焕彰200元稿费。“钱虽不多,但对我的意义很重大。我特别乐意大陆小朋友们读到这首小诗。”他回忆起当时的心情,依然很激动。
林焕彰是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的先驱。1989年8月,在“神笔马良”之父洪汛涛积极牵线下,林焕彰等7位台湾学者以“儿童文学研究会”名义组团首次来大陆进行交流参观。此后20余年,两岸儿童文学交流日益频繁、密切。
记者查阅发现,《影子》不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也是人教课标本、鄂教版、鲁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课文。
2002年之前,林焕彰的作品就被收入了台湾语文教材,是一篇记叙文。“在《影子》成为大陆语文教材后,台湾、香港、澳门也陆续将这首儿童诗收入语文教材。”林焕彰介绍说。
为孩子创作要放下“文人包袱”
《影子》是林焕彰在儿童诗创作初期的一个作品。他说,他的早期很多作品都是在观察儿女和与孩子们做游戏中受到启发而创作的。
林焕彰给自己的儿童诗总结了“甜”、“白”、“浅”的特点,也就是诗意甜美、口语化、简明易懂。“儿童诗一定要口语化。创作者要放下‘文人包袱’,不要过分追求文雅和书卷气。”他说,“我心目中好的儿童诗是意象鲜明、画面感强、节奏带有音乐性,让孩子们读的时候朗朗上口,还能在脑海里想象出来,很有意境,能给孩子一些启发。”
虽然《影子》被两岸三地当作语文教材,但林焕彰最喜欢的作品是《妹妹的红雨鞋》和《花和蝴蝶》。“前一首是我为女儿创作的。后一首虽然简单,但画面感强,横着看,这首诗的排版就像一只蝴蝶。”他说。
古稀之年的林焕彰满头银发,但走路很快,记忆力非常好。昨日午休时,他还去武汉长江大桥走了一趟。他现在仍在创作儿童诗,保持童心的方式是向儿童学习,观察他们的言行,学习他们的简单、真诚、美好。“诗歌是孩子启蒙的文学艺术形式。从1973年开始,我就没有停止过创作,我要一直为儿童写诗。”林焕彰说。
链接>>>
林焕彰另外两首儿童诗
《花和蝴蝶》
花是不会飞的蝴蝶,
蝴蝶是会飞的花。
蝴蝶是会飞的花,
花是不会飞的蝴蝶。
《妹妹的红雨鞋》
妹妹的红雨鞋,
是新买的。
下雨天,
她最喜欢穿着
到屋外去游戏。
我喜欢躲在屋子里,
隔着玻璃窗看它们
游来游去,
像鱼缸里的一对
红金鱼。
(编辑:叶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