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导读”第十七讲:杨红炳教授解读《改造传统农业》
02.12.2014 16:35
本文来源: 武汉纺织大学
来源: news.wtu.edu.cn
杨教授结合国家有关农业的战略发展要求与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现状,阐明了该著作对改造我国的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借鉴意义。通过对作者舒尔茨本人以及该书的写作背景、主要观点的简要介绍,引导大家从问题的提出、传统农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传统农业为什么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如何改造传统农业四个层次,对著作精髓进行重点把握。
杨教授现场分享了自己阅读该著作的两点启示。一是在学术方面,写作时要有问题意识和注意论文的写作规范。二是该书的核心思想对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改造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肯定了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具有实践意义。并就改造传统农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传统农业的落后在于资本收益率低下,主张发展中国家引进新生产要素,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对传统农业改造应该利用市场机制;反对盲目搞大农场的主张。
马克思学院院长朱丽霞对导读报告进行了点评,并引导师生们围绕著作中的学术疑问展开交流讨论。她要求全体师生认真阅读这部著作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各自专长展开深入研究,推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原文链接: http://mks.wtu.edu.cn/info/1008/2144.htm
简介:
杨红炳教授,在《经济问题》、《社会主义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等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在于消除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一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主持省教育厅课题一项,参与省教育厅和科技厅课题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和谐社会理论。
本文来源: 武汉纺织大学
02.12.2014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