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电视问政初体会
记者手记:(文/杨向巾)
对于之前的我来说,电视问政只是一个名词,是一个别人口中的节目,是一份份的介绍资料,是几天前才开始恶补的往期视频。而此刻,我坐在电视问政的现场,才真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电视问政直播第二天,我和同事早早来到节目现场,一批批人陆续进来,很快整个大厅就被填满了。椅子上分别贴着“人大代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媒体记者”等等的标签,没有对号入座马上就会有工作人员要求调换。几位记者坐在走道中间,想要占据好的拍摄地点,而这样也是不被允许的。直播开始了, 八个区的书记来到现场接受问政。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节目中,我有痛心,有震惊,有感慨,也有思考。
视频中,艾大姐拿出厚厚一摞欠条,这些欠条都已经旧了,边都已经毛了,看得出是翻了很多次的。她和丈夫在江夏区山坡乡街上开了一家小超市。从2008年开始,跃进村村委会接待用的烟酒都是从她的超市赊账消费的。她说:“现在他们承认的就是5000多块钱,实际上有1万多块钱。”这些是三任村支书打下的白条。江夏区跃进村村会计说,前任村支书李某某在外的欠条加在一起有20万元之多,现在村里又没有收入,根本还不上钱,吃去吃来还是吃老百姓的。看完这个视频,主持人对现场嘉宾说:“如果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请举哭脸。”结果有大部分嘉宾都举了哭脸。这些让我很震惊,一个小小的村支书就有这样大的权力,乡民要债无门,敢怒不敢言。大部分嘉宾举哭脸虽然未必就能证明是事实,但至少代表了在很多人的观念和经验中,确实有很多这种现象。这已经不是庸政或者是不作为的问题了,而是在侵犯群众利益了。
而当一个个老人的镜头出现在屏幕上时,我的心突然被揪得很痛,现场也不断传来轻轻的唏嘘声。他们满头白发、衣着破旧、表情呆滞、饱经风霜的脸在镜头前苦笑着。八九十岁高龄的他们,因为没有养老保险,每天推着三轮车上街卖小菜或者靠左邻右舍给的一碗一碗的饭生活。他们是我们的爷爷辈,本应颐养天年、儿孙绕膝,这样凄凉的晚年让所有观众无不心痛。我不禁想到如果是自己的长辈面临这样的处境,我该会多么痛苦。而如果自己的人生暮年过得这样凄惨,又是多么可怕啊!还好,这些区的区委书记在现场马上做出了整改的承诺。这一刻,我比任何时候都希望这些官员能够兑现承诺。节目结束后,有记者问现场嘉宾、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石长顺对今天本场电视问政是否满意,他说:“在看到视频中的问题时,我们的心情是比较沉痛的,是哭脸。看到官员的回答时,我们是满意的,应该说是笑脸。但是现在要我给哭脸还是给笑脸,我很难给,我只能给中间的,叫哭笑不得。留待一个中间,以观后效。”相信这也是大家共同的想法。
之前看过很多关于电视问政的评论。有人说,电视问政只涉及到那么几个问题,有什么意义?置身电视问政现场,我不由得有了一点自己的思考:舞台上的问政只是集中展示问题的节目,但是背后的功课却做了很多,仅仅是暗访就做了很长时间,对各级官员和机关作风的转变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电视问政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官员们更加体察百姓疾苦,也是对他们权力的一个监督。电视问政的影响力让官员们更加关注民生,让百姓的法制和维权意识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