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普贴近上班族

25.08.2014  17:03

            今夏互联网上热销的“高温险”作为一种全新的气象指数型保险产品,其创新而亲民的思维值得鼓励。据统计,“高温险”在上海销出了7万份,除去一小部分人纯粹抱着“好玩”的心态外,恐怕期望以此补贴生活成本的人,对自己生活的城市天气状况不甚了解。这不免让人心生疑问:这几年科普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为何有如此多的人“不识”身边的天气?
  且先分析下买高温险的人群。高温险的发售渠道是互联网,其销售目标群体直指消费观念时尚的年轻上班族。再看看我们科普的对象,每次的气象开放日人头攒动中最多见的是老年人和孩子,而科普讲座进社区、进学校面向的依然是老人与孩子。其实这样的科普现状并不只在气象领域,纵观社会上各种科普活动,老人和孩子是永远的主角。
  是上班族们对科学知识不感兴趣?留心当下最火的微信朋友群,就会发现一篇挂着科学牌子的“扫盲帖”被无数人转发、收藏。只可惜这其中真正传播科学知识的帖子太少,而大量“伪科学”却乘虚直入。事实证明,上班族对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是“饥渴”的,他们只是对沉闷的科普没兴趣。
  在许多上班族的印象中,提到科普,想到的就是大叔大婶、小朋友排排坐,就是科普图书里那些十年如一日的老面孔,就是专业网站上专业术语堆积的晦涩文字,让人兴致索然。而在科普活动的组织者和许多科普作家眼里,老人和孩子不仅有热情,又是社会中较弱势的群体,迎合他们的需求看似更能体现科普的价值。久而久之,科普便离上班族越来越远了。之前就有某网站组织一场科普竞赛,结果年轻人“斗”不过老人。更令人唏嘘的是,因为科学常识的匮乏,屡屡出现商家借伪科学“忽悠”刚成家的上班族们买这买那、新妈妈听信谣言自制“维生素B水”给宝宝防蚊等等可笑、可叹的事件。
  弥补上班族科学知识的断层,帮助年轻人更科学、更健康、更安全地生活,科普的方式方法更重要。如今新媒体已经成为年轻人了解信息最普遍的方式,微信、微博可以说是面向上班族科普的最佳载体。不过如若只是新瓶装旧酒,或搞几个动画“卖萌”,那样的科普帖子就算进了互联网、进了朋友圈,也会被弃之如敝屣,更别奢望百万、千万级的转发量。若是气象科普能针对大部分上班族“上有老、下有小”的特点,在日常生活尤其是健康、育儿、避险等方面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或是投其所好迎合年轻上班族爱冒险、爱旅游的特点提供气象科学咨询,相信这样的“科普帖”一定会吸引更多上班族的眼球。当然,如果能开发出一些标新立异又可玩性十足的科普活动,则更有助于年轻的上班族“走入”科普。从这一角度,今年的高温险虽说在指标设置上有些不足,但客观上倒也多少起到了些普及气象常识的作用,其中的新鲜感、娱乐性值得科普工作者回味。
总之,要让上班族“走近”科普、爱上科普,得先让科普换种思维。既要“求新”,寻找这一年龄层次喜爱的新方式;更要务实,真正“贴近”上班族平凡的生活。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