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宪法得到人民的真诚信仰

03.12.2019  17:12

自2014年11月国家宪法日设立以来,这场全社会普遍深入开展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正让文本上的宪法“活起来”“落下去”,在给百姓生活带来改变的同时,也唤起他们发自内心地对宪法的尊崇和信仰。

  从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至今,已经整整五周年了。在这五年里,一场前所未有的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在中华大地上蓬勃开展,尤其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后,全国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精神,掀起了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新高潮。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党中央部署,把全面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召开“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座谈会,举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举办第五个国家宪法日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出席每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有力推动了宪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

  五年来,在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的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让之前看似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宪法走向社会,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让宪法精神植根人们心底,化为每个公民尊法守法的行动自觉,汇成亿万人民依法治国的强劲动力。

  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

  国家工作人员是公权力的行使者,是法律最直接的执行者和运用者,所以加强宪法宣传,一定要紧紧抓住国家工作人员这个“关键少数”。

  向宪法宣誓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国家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据统计,从2016年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至今,全国人大常委会共举行21次宪法宣誓仪式。全国各地方、各部门、各方面也认真贯彻落实宪法宣誓制度要求,依法组织开展宪法宣誓活动。

  “那是我任职以来的第一次宪法宣誓仪式,感觉特别庄严、特别神圣。”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邢志宏曾在2016年11月25日参加了国家统计局举行的首场宪法宣誓仪式。作为领誓人,他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然难掩激动的心情,“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在如此庄严的场合作出过郑重承诺,也会时刻提醒自己,公职人员的权力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要永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胡锦光表示,宪法宣誓通过一种庄严的仪式表达,激发国家工作人员从内心里尊崇宪法、认同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价值及宪法中所确认的价值,严格依据宪法的理念和思维行使权力。

  近年来,除了进行宪法宣誓之外,全国各地各部门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重点抓住“关键少数”,推动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带头学习,认真实践,把宪法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为全社会作出示范。

  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积极推动各地各部门健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和日常学法制度等,组织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宪法;湖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明确领导干部年度述法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要求,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安徽省把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列入“一把手”工程和年度综治考核目标,贯穿于普法全过程,确保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

  2019年7月1日,甘肃省天水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人大代表“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启动仪式。甘肃省人大代表张莉萍在谈到自己的学习体会时表示,人大代表、党员干部等“关键少数”人员应当作出表率,充分了解宪法至上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宪法作为人民权利基本的保障法,才能更好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在青少年内心种下法治信仰的种子

  这些年,每到高三毕业季,安徽合肥五中的朱涛老师都要为千余名高三学子举办18岁成人礼,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向学子们赠送一本宪法,并让他们面对宪法庄严宣誓。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价值取向,青少年对待宪法的态度也决定了宪法未来的命运。”朱涛老师对记者说,增强青少年的宪法观念、建立宪法信仰,是希望学生能将“”根植于内心,从而成为理性的守法公民,为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基础。

  我国有2.7亿名在校生,50多万所学校,这是加强宪法教育、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的重要群体和重要阵地。近年来,宪法走入学生群体的生活,成为教育的“必修内容”,也在学生心中种下了法治信仰的种子,引领他们自觉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昱城中学的胡思雨同学一直都十分喜欢阅读学校宣传栏设立的“法治小天地”板块,这里有学生们的法治作品展示、有对宪法条文的解读等。说到学习感悟,他对记者说,崇尚宪法、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一个国家即使经济实力再强,如果没有遵纪守法的国民,仍然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文明、强大的国家,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若想安稳,离不开宪法的保障,宪法作为一国之母法,神圣庄严、不可侵犯。”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内二小学的陈秋蓉今年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她表示,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的义务,并让道德品行得以延续,营造社会的良好风气,因此,作为一名学生,学习宪法是非常重要的。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英杰学校的邓紫瑞表示,中国梦是全中国人民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青少年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增强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做一名合格的公民,努力学习,为祖国作贡献。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宪法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中,让‘每一天都是宪法日’。”谈到向青少年普及宪法的意义,北京日坛中学的高青老师表示,我们今天对青少年进行宪法宣传教育,实际上是在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造就一支强大的保障宪法实施的中坚力量。

  将宪法内化为百姓的行为准则

  “我国的宪法是人民宪法,最核心的规定就是对人民权利和福祉的保护。”11月7日,北京市昌平区的安福苑社区开展了以“宪法进万家”为主题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前来听讲座的居民挤满了整个会议室,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用手中的笔做记录。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下来,大家意犹未尽,聚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大四学生何伟强现在最关心的是就业,“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何伟强流利地背出宪法条文,“我们毕业后从事工作,应该就是履行劳动的义务,而平等地享有就业机会,是我们应当享有的劳动权。”何伟强认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努力创造就业机会,保障公民的劳动权,但是依然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性别歧视、普通高校和名校的区别等,这违背了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平等。希望能够遵照宪法,加强对就业环境的监管,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赵利明是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在他看来,作为国家根本法,宪法规范不可能事无巨细,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涵盖其中,但宪法就像空气,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赵利明对记者说,律师在代理具体案件,理解和适用法律时,要遵循宪法原则和精神,要让当事人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安福苑社区的宪法宣讲活动是各地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借助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宪法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众。

  各地人大在推动宪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今年8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联系点工作交流会,总结宪法宣传的阶段工作,对下一步的宪法学习宣传工作作出安排。今年初,广东省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在具备条件的镇(街道)建设一批宪法宣传教育景观和宪法主题公园,激励教育市民树立宪法意识,同时把落实宪法精神贯穿于人大履职全过程,全面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推动宪法实施。

  强基固本才能本固邦宁。宪法是“一张写满人民权利的纸”,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五年来,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让文本上的宪法“活起来”“落下去”,以此唤起人民发自内心地尊重宪法、信仰宪法,把宪法内化为行为准则,进而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大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人大网 责任编辑:陈群安 李珮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