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国学走向现代
实习生:卢世博
“《问津国学》是武汉市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近日,武汉市政协办公厅来函,感谢国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对武汉电视台《问津国学》节目的支持,信中特别感谢了国学院院长郭齐勇和副院长孙劲松作为该节目的策划和监制所做的贡献。
问津国学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孙劲松提出,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国学对于治国理政和个人修身大有裨益,这些精华在当前社会尤其需要。
2012年12月,在武汉市政协、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问津国学文化促进中心、武汉广播电视台和国学院的共同努力下,一档全新的电视节目——《问津国学》在武汉市开播,让“高大上”的国学,走进百姓之中。
栏目立足武汉,辐射全国,旨在倡导“关注国学,传承文化”的理念。
全国知名的文化学者王蒙、于丹、范曾,著名作家、诗人、湖北省作协副主席熊召政、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唐翼明等先后做客《问津国学》,谈楚文化,论市民性,议治国理政之道……激情迸发,挥斥方遒。
节目至今已播出百余期,主要围绕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开:“四维八德系列”重在讲授个人层面的道德素养;“家风家训系列”重在传播家庭、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治国理政系列”重在探讨传统文化在国家层面的实践意义等等,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
郭齐勇说,我们从体现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需要和普通民众的喜好等方面出发,来选择节目内容。
掀起热潮
《问津国学》从开播到现在取得了很多的成绩:收视率翻了6倍,稳居武汉广电自办栏目前列,并逐步发展成为武汉地区知名的读书品牌栏目,被誉为“武汉最有文化品位的栏目”“武汉最具文化影响力的电视栏目”;2014年获全国城市台社教优秀栏目二等奖第一名,全国电视百家奖栏目类一等奖。
2014年7月,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民高度肯定了《问津国学》的创举。8月起,中宣部多次调阅并持续关注该节目。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也曾专门批示:“市政协、武汉电视台举办的《问津国学》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有意义,应予以重视和支持,使之成为武汉文化事业的重要平台之一。”校党委书记韩进也对郭齐勇等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看到“国学热”的同时,孙劲松还有一丝疑虑,“民间的国学推广似乎很热,但是也很乱。”
他认为,大学的国学教育更加体系化,因此大学需要进入国学的推广领域,向社会传播国学正讲,避免因商业目的宣传的国学误导大众。“国学院积极投身于社会服务,力求向社会传播真正的国学,《问津国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全面推广
除了《问津国学》外,在国学普及推广上,国学院师生一直在行动——
学院尤其重视国学在中小学生中的推广工作,编著的国学基础教育教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已经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还经常派本科生和研究生到中小学义务讲课。
学院参与国家、地方国学场馆的建设。承担起中国国学中心儒学馆的策划和建设工作;参与建设贵阳市孔学堂,郭齐勇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在西南地区推广国学。
学院还按照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政协办公厅有关文件要求,参与推进的问津书院实体建设,并将与湖北省国学研究会共建湖北国学馆;学院教师每年为社会各界做国学报告演讲累计达150余次;郭齐勇提出的“中国现代化的一个瓶颈是国民的人文素养”观点被《人民日报》评为2014年最具价值的100个观点。
2015年,国学院将迎来建院5周年,这个传承“古老”学问的学院还是如此的“年轻”。“目前我们的人很少,但需要做的事情却很多。”孙劲松希望社会公众更加重视国学,“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更好地推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