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生协帮扶项目让失独家庭“老有所依”
人民网12月9日电(王宇鹏)失独家庭面临的养老、医疗、心理等困难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2012年,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启动计生特殊家庭(失独家庭)帮扶模式探索项目,目前已有50个项目点城市的失独老人得到救助,2014年协会本级投入2000万,覆盖人群超过10万人。近日在天津市河东区计生委、区计生协召开的特扶群众“心灵之旅”总结会上,众多计生特殊家庭敞开心扉,讲述自己在项目中的点滴变化。
转折
“查出乳腺癌时,我竟然很高兴,觉得终于可以安安生生地走了。”今年65岁的陶静(化名)是天津市河东区的居民,三年前患上乳腺癌时,曾经做过外科医生的她几乎没有求生的意志。因为丈夫和孩子不久前均已因病去世,这几乎把她的精神世界打垮。但如今,陶静不仅仅积极治疗,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接受采访时穿了一件玫红色毛衣。
与陶静坐在一起的河东区二号桥街道几位受访者也纷纷打开话匣,坦然讲述曾经的遭遇。仅在半年前,他们还将自己封闭在家里,拒绝和外界沟通。“平时出门都躲着邻居走,看见抱孩子的更跑得远远的”,“过年一听到鞭炮声,就恨不得躲到地缝里去”,“我和老伴一起商量过,怎么个死法不会痛苦”……
这些失独家庭半年前参与了天津市河东区计生协会举办的60期“心灵之旅”活动,在室内心理沙龙活动和室外心理拓展训练中,与其他家庭抱团取暖,慢慢融化心里的坚冰。如今,丧子之后再没唱过歌的付真(化名)第一次走进了KTV;曾经拒绝接触外界的赵辉(化名)已取得老年照护员的资格,义务帮助生活困难的独居老人;还有很多家庭在努力适应和寻找着融入社会、发挥价值的机会。
关怀
像陶静等人这样需要关怀的失独老人还有很多。虽然按照现行的国家计生特别扶助政策规定,独生子女伤亡家庭可以获得补贴,但是随着首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看病、养老、生活照料、诉求表达等社会问题逐步显现,并亟待解决。
为探索出对计生特殊家庭人群积极有效的帮扶方法,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2012年,中国计生协在14个省15个市启动计生特殊家庭帮扶模式探索项目的首批试点,2013年将项目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8个城市,2014年再次扩展到50个城市。
项目内容涵盖了探索保险保障服务的生活关怀,进行专业心理疏导的精神关怀,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的养老关怀,建立绿色就医通道的健康关怀和协助收养孩子的再生育关怀,从各个方面为计生特殊家庭提供帮助和保障。
为保障“只做事,不作秀”的效果,中国计生协组建了项目专家组,每年对各项目点进行评估检查,要求其为计生特殊家庭建立规范的帮扶档案,并通过问卷、随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动态跟踪项目实施效果。2014年中国计生协本级投入2000万,各项目点不少于1:1比例给予配套,覆盖人群超过10万人。
心愿
很多失独老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甚至癌症等慢性疾病。在交流中众多老人表示,生病就医是自己的一大后顾之忧:身体不好谁来管?突发疾病怎么办?为此项目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天津市河东区试点为例,今年10月,区计生协与卫生局签订合作协议,为65岁以上失独老人提供家庭责任医生,由老人与其所在社区机构签订《责任医生服务协议》,便可获得免费查体、慢病随访、送药上门、双向转诊等10项服务。为避免老人突发疾病无人知晓,河东区计生协为60岁以上的423户计生特殊家庭安装了一键呼叫装置,可以自动播出紧急呼叫,并具通知亲友、救护车、医疗机构的功能。
在项目的带动下,天津市计生协为全市失独家庭量身定制了“暖心保险”,提供每人每天不低于60元(最多给付90日)的住院补贴和最高10000元的意外伤害赔付,并联合相关部门在解放军464医院建立了面向失独老人优先挂号、收费、取药的就诊绿色通道,助其解决“看病难”。
除就医外,如何养老也是失独家庭面临的普遍问题。众多受访者坦言并不愿意和其他普通家庭的老人一起住在养老院。“别人有儿女去看望,我却没有”,“没有过共同经历的人很难互相理解”是主要的顾虑。他们表示,希望能有一间专为失独家庭而建的养老机构,以便抱团取暖,互相鼓励、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