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赞张艺谋《归来》:故事老套但直指人心
29.05.2014 02:19
本文来源: 湖北在线
《归来》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讲述了一段主人公在“文革”时期情感变迁的故事,该片集合巩俐、陈道明等知名演员,自筹备以来便颇受关注。《归来》上映后,业内人士和影评人纷纷抛出评论,对其形成了两极化评价。这些褒贬不一的声音,掀起了热评《归来》的高潮。
《归来》收获了不少赞誉。
著名影评人周黎明表示,这是一部冷静克制的电影,没有炫技也没有煽情,但这是真正的陈酿,醇而不烈。
知名编剧史航表示,《归来》可给到80分以上。在他看来,《归来》没有故意煽情,在情节表现上很克制,但节奏并未因此放缓,“每一刻都在刷新,只要认真关注能发现它每一刻的变化。而且电影表现出了对普通人命运的尊重。”
著名作家莫言评价称,“故事老套但直指人心”,并透露自己曾为之哭到眼睛痛。
与此同时,《归来》也收获恶评无数。
有媒体言辞激烈称《归来》是“苦难勾兑出的廉价眼泪”,认为“既然选择这样一本涉及‘文革’、描摹人性的原著,却又干脆利落地将其中那些指涉阴暗人性和压迫自由的成分尽数翦除,那么除了拿一个敏感的题材当幌子装模作样、拿众所周知的苦痛勾兑泪水之外,实在很难想象这样一部电影还有什么更高级的动机和目的可言。”
《归来》的叙事节奏也成为“槽点”之一。不少观众在观影后认为,影片过于沉闷,且后半段节奏较慢。
还有更多的讨论聚焦张艺谋是否“归来”。
《归来》是张艺谋签约新公司的处女作,他曾不止一次表示,该片是自己“洗尽铅华回归本色”的作品,然而外界对其“归来”却有着更多的要求,不少声音认为,《归来》虽然温暖感人,但思想性不够、深度不够、社会责任感不够、对人性的丑恶黑暗揭露不够……亦有声音提及,该片未能入选戛纳竞赛单元,恰恰说明了它的“不够”。
张艺谋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为人所知,《红高粱》、《活着》、《秋菊打官司》、《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不仅展示出其在电影审美和技巧上的天赋,更承载了导演本人对于人性和社会多方位的思考,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这一切令人印象深刻。在商业资本开始大举注入电影创作的大背景下,张艺谋开始转型,《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巨制”虽明星闪耀、场面铺张,但不论叙事手法还是情感表达均明显缺乏诚意,“张艺谋”这个曾经为中国电影赢得颇多海外声誉的名字一度成为恶俗商业大片的代表符号。
张艺谋此次“归来”早已吸引太多关注的目光,有高度期许的,亦有充满质疑的。不管自哪个角度出发,张艺谋的合格“归来”都应当是再一次《红高粱》式的震撼、再一次《活着》般的痛彻,然而这愿景事实上颇为不切实际。多年以来,张艺谋走过了自己的路,中国电影、中国社会更是经历了急速巨变,与之相应的,当然还有电影观众自身的改变,在这种种改变中,要求张艺谋满足人们几十年前的观影体验,注定难以实现。
若想简化一切,或者只需放下“张艺谋”这个名字。《归来》是一部电影,它没有着力描写伤痛,而是更多讲述了温情,若这温情打动了影院中的观众,《归来》便是合格的。尽管现实中,时间、爱情、记忆,更多的是无法归来的故事。
本文来源: 湖北在线
29.05.2014 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