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叠成“豆腐块”的杯子 军事化训练 让一个“网瘾少年”、“学困生”找到自信爱上课本走上正轨,何其艰难。让4000多个这样的学生都成功矫正,则更不容易。 在宜昌市夷陵区,一家专门从事“问题学生”转化工作的素质教育机构——宜昌少年西点阳光学校,用吃苦耐劳的“红军精神”做到了。也因此,2010年,这家特别的学校被纳入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行列。2015年10月,万海峰上将受聘为该校名誉校长。 校长陈锋说,从事特别教育具有很大的风险,每个“问题学生”的转变工作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我们应该给‘问题学生’一个机会,在关键时刻给予他们帮助,也许就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11月12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荆楚网、大楚网等十多家媒体,走进宜昌少年西点阳光学校,探秘校长陈锋和他的“特别学校”。 宜昌少年西点阳光学校始建于2006年,是专门从事“问题学生”转化工作的素质教育机构。学校招收令老师头疼、让家长心烦的不好学、学不好、不学好的9至16岁的学生。推行素质教育,结合军事化的管理和严格的个性化教育训练,矫正他们的不良习惯、思想偏差、心理状态,帮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培养学习兴趣,重新做人。 陈锋说,十年前,他在一家学校当老师,看到很多“问题学生”成为一个家庭之痛、社会之症、国家之重,感到非常可惜。从而下决心创办一家矫正问题学生的学校,专门招收10至16岁的问题学生。 然而创办之初,针对“问题学生”而展开的教学,无论是办学理念还是教育方法,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 陈锋和他的团队摸索出了一套“快乐训练”教育法。在校的一天,从起床号开始,孩子们开始叠被、刷牙、着装。被子叠成豆腐块,牙刷倒向一个方向,统一的迷彩服。在紧张的训练间隙,孩子们会围坐在食堂门口择青菜,自己洗衣袜,打扫卫生。这里不像是学校,更像一个新兵训练营。久而久之,学生们在细小的劳动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成长和感悟。 “只有通过全封闭准军事化的教育训练,才能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纠正他们的思想认识偏差,调整他们的心理发展状态。”陈锋说。 在这里,学生没有零食,没有零花钱,不能上网,不能对外打电话,每天要站军姿、进行军事训练,要背诵《弟子规》,进行快速记忆和快速阅读,一对一文化课补习,邀教授博士讲授心理辅导等。相比在家里家长有意无意的娇纵娇宠,生活显得异常“艰苦”。 学校还传承红色基因,组织学生徒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踏访革命圣地井冈山、毛泽东故里韶山冲,游历庐山、神农架、少林寺等,累计行程两万五千多里。用“红色远足拉练”,让学生们走出了亲情、友情、走出了团队精神、走出了爱心、恒心、自信,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和毅力,重塑了自我。 陈锋说,社会有多大,课堂就有多大;生活有多复杂,教材就有多厚重。“不断变换教育情景,才能使学生在行走中受到基本生活能力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合作意识培养。” 截止目前,从全国红办宜昌少年西点阳光学校毕业的学生已达4000多人。该校每两年组织专门的调查小组,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仅调查北京、贵州、四川、湖北籍学生,转变率达90%以上。而远至香港、台湾、澳门、新疆、西藏等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学生,均是慕名而来。 2010年,学校被纳入到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行列。2014年10月被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等单位评为“全国五星级红军学校”。2015年,被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批准为“中国工农红军宜昌少年红军学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为新学校题写校名,中顾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万海峰上将受聘为学校荣誉校长。 学校的“高转化率”,创造了“问题学生”教育的中国奇迹,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赞誉,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鲁豫有约》、台湾TVBS电视台、湖南电视台、重庆电视台、湖北电视台、人民网、中青网等数十家媒体先后对该校进行了报道,一些媒体称呼陈锋为“魔鬼教父”、“问题少年的克星”。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中国梦,我们的责任就是点燃他们新的希望,拉他们一把,扶他们一程。”陈锋说,“因为每个人都应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问题学生矫正学校 学生叠被子训练 日常生活中摆放整齐的洗漱用具 学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