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襄阳深化改革观察之三:土地经营权咋变现?
“这地以后不管谁种、咋种,承包权都是我家的,一看证就能找回来。”13日,南漳县九集镇九仙观村农户王成兵把刚从合作社拿回的租金交给了妻子。
王成兵很早就想把9亩地流转出去,没动的原因是担心时间长了要不回了。促使王成兵下决心的,正是眼下推开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
它像一颗“定心丸”,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被土地束缚,并开始享有更多的财产权利。
确权,绝不回头
其实,王成兵也没把9亩地当回事,家里收入主要靠就地打工,但在土地社保功能没有消除之前,土地,仍是农民的命根。
土地和房屋是农民手里最值钱的用益物权,是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基础。但土地是谁的都弄不清,怎么可能作抵押?出现风险谁来担?市农委主任李光河说,银行也有苦衷。
去年4月30日,襄阳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正式启动: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
确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二轮延包时,有的村基本上走过场,有的没有按要求把地全部分给农民,一确权露馅了咋办?农业部门有顾虑:确了权颁了证,土地势必要加速流转,“非农化”“非粮化”的问题怎么管?基层政府犯难:现在征地拆迁难上加难,以后搞建设岂不寸步难行?……
只要符合农民的利益,就干!
南漳县整县试点,其他县市、区选3个村试点。农业、财政、国土等部门齐上,村为实施主体,乡镇为责任主体,县级党委政府负总责。
实际操作起来问题真不少。姑娘出嫁了,地还在;入赘的女婿却没有;有的农民通过开荒把承包地扩大了;外出打工的,听说要确权又跑回来要地;有的土地已流转,种上了树……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以承包合同或原经营权证书为基础,依法依规进行确权;对于法律政策依据不充分的,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由村民自行协商解决。
利用国土部门提供的“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影像图进行调绘,依据各村提供的原始档案资料,将每个村界范围内的土地分解到户。与每个农户核对后,凡是对调绘面积有异议的,再进行实测。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忠说,土地确权工作一定要经得起农民质疑,杜绝“夹生饭”,走“回头路”。
赋权,探路前行
确权更要赋权。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怎么赋?
按目前全市已流转的242.57万亩土地计,每亩地每年若贷500元,就是12亿余元。
到哪交易?土地值多少钱?谁来办理他项权证?出了风险怎么办?这些都不是银行能解决的。
改革再出发。鄂西北首家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华中地区首家林权交易中心设立,覆盖到乡村。
鼓励和支持确权到户的土地经营权、林权入市交易,并为农民免费提供评估、公证、保险、拍卖、担保、贷款、纠纷调解平台,林权交易中心还在随州、十堰设立了分支机构。
市农委、林业局与市银监局、相关商业银行共同出台《土地经营权、林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出台,并明确规定,由县市、区经管部门、林业部门、银行共同来评估,并在经管、林业部门办理经营(林)权抵押他项权证。
土地经营权抵押出现不良贷款,经管部门、银行、农户协商,按家庭人口留足口粮田后,将贷款人的土地经营权再流转给有经营能力的人,来偿还银行贷款。
市政府设立了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涉农贷款出现代偿损失之后,由政府从风险补偿基金中补贴银行一定数额的本金净损失。
改革,“金”风送爽
改革成效显著。
市场主体猛增。去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春笋般涌现,达3万多个。家庭农场达到4759家,居全省第一,承包经营面积占全市规模经营面积的19%,经营规模超过50亩的有796个。
土地流转提速。从去年5月至今,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和鄂西北林权交易中心共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200多宗,累计流转土地50多万亩,办理林权交易200余宗,收储林地20余万亩。
农村种养大户贷款难的局面正在改善。襄阳农商行等8家银行向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和鄂西北林权交易中心授信225亿元。
截至2月底,农行襄阳分行已累计向农户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9亿元。农行襄阳分行行长李捷称,今年每个县市、区不能少于30户,发放贷款额度不设上限。
改革引起关注。去年10月,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在襄阳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襄阳模式”。国家林业局将襄阳列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综合试验示范区。(邓洪涛 夏永辉 通讯员 李晖 秦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