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欲建设万亿工业强市 努力培育三个千亿级产业

27.08.2015  15:56

  襄阳市《关于加快建设万亿工业强市的意见》出台

  推动工业转型 决战万亿工业强市

  楚天快报讯(记者 刘倩)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市经信委、市政府研究室针对8月6日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万亿工业强市的意见》(下称《意见》)的主要内容等情况,进行联合发布。

  该《意见》为全面推动工业转型跨越,加快建设万亿工业强市,强化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的产业支撑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要求,襄阳到2018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万亿元,2020年达到1.2万亿元。

   建设万亿工业强市突出“产业第一、工业优先

  今年3月,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市经信委会同市政府研究室开展了新常态下加快建设万亿工业强市政策措施的研究工作,起草了《关于加快建设万亿工业强市的意见》。8月6日,《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万亿工业强市的意见》(襄发〔2015〕20号)正式印发实施。《意见》要求,要进一步突出“产业第一、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和“放手发展规模、努力提高质量”的总要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中国制造2025、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大力实施优势产业壮大、企业改造升级、产业支撑能力建设、制造业开放引领、生产性服务业跨越等五大计划,强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等“四化”改造,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加快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努力保持工业经济中高速发展,着力打造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设定四项目标发展规模提高质量

  《意见》指出,襄阳建设万亿工业强市以2018年为目标实现年,共设定了四项目标,既考虑总量规模目标,又包括转型发展和质量效益目标,充分体现了“放手发展规模、努力提高质量”的发展方针。

  其中对于产业规模目标,要求到2018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突破7000亿元,推动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迈上3000亿级新台阶,努力培育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3个千亿级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两个500亿级产业。工业经济总量实现倍增,全部工业总产值到2018年要达到1万亿元,2020年达到1.2万亿元。

  对于质量效益目标,要求制造业增加值率逐步提升,到2018年提高1.6个百分点;制造业质量明显提升,到2018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同时,到2018年,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要取得明显成效,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000家左右。

  对于创新能力目标,要求到2018年,新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80个左右,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0家以上,新增工业发明专利授权300件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400个以上,培育“互联网+工业”示范企业200家以上。

   实施“五大计划”全面推动工业转型跨越

  《意见》指出,襄阳建设万亿工业强市,要实施“五大计划”。

  其中,重新确立襄阳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新能源汽车)为龙头,以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化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为支柱的“一个龙头、六大支柱”的七大产业,这将作为今后几年襄阳重点壮大培育的优势产业。《意见》中明确,襄阳许多企业有迫切的转型升级要求。为此,要重点实施智能制造、技改提质、绿色制造、军民融合“四大工程”,其中要求,要深入开展“互联网+工业”行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加快推进“襄阳制造”向“襄阳智造”的转变。

  对于产业支撑能力建设计划,应强化重大项目、骨干企业、产业平台、创业创新的支撑能力建设。

  此外,要重点抓好以自贸区建设推动制造业转型、以国际产业合作增强制造业竞争力、以总部经济集聚提升制造业层次等三项工作;重点建设研发设计平台、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大数据服务平台、工业电商物流平台、中介服务平台等五大平台。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推进万亿工业强市建设

  建设万亿工业强市要如何推进?《意见》强调,注重提高产业治理水平,坚持简政放权,全面推广“三个一”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三张清单”制度、建立“一局两委”体制、推广“三零”服务机制,并引导工业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强化财政资金引导,做大做强汉江产业基金规模。

  对符合条件的重大工业项目,给予产业基金扶持、委托代建等支持;对于符合条件的招商引资、技术改造、新兴产业、“退城入园”、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给予财政后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

  对新成长的行业领军型企业、“小巨人”企业、“小进规”企业及国家和省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给予财政奖补;对于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在襄阳和本市企业到市外发展并购重组的,给予贷款贴息、产业基金扶持等支持。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