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期):襄阳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成效显著

13.02.2015  12:42

襄阳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成效显著

  近几年来,襄阳市着力推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调处案件数量连续3年与市法院同期审结的民商事案件基本持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得到当事人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一、打基础,抓组织机构建设

  一是大力发展组织。相继成立医疗纠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劳动争议、物业管理纠纷、涉及少数民族纠纷等8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明确了机构性质和工作职责。各县市区也先后成立了县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设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78个。市县两级政府累计投入252.2万元资金升级改造调解场所,并将市级各专业调委会办公经费全部列入了财政预算。二是突出队伍管理。全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聘用人民调解员781名,组成专家库人员1063名。组织专职调解员进行岗前培训,严格专职调解员工作考核,对考核结果不称职的一律解聘。三是经费保障到位。将专职调解员每月定额补贴和辅助人员工资全部列入财政预算;严格落实以案补贴制度,对审核合格的简单、一般、重大疑难调解案件,按照每件50—300元的标准兑现办案补贴。

  二、管长远,抓制度机制建设

  一是健全工作制度。制定出台《襄阳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实施细则》、《襄阳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员行为规范》等规程,主动公示各专业调委会首席调解员、业务范围、工作流程、工作纪律和监督电话。二是规范导入机制。主动介入申请调解事项,市医调委成功调处的260多件重大医疗纠纷,第一时间主动介入占70%以上。在市信访接待中心设置全天候人民调解指导室,每天由一名司法行政干部和一名律师值班,及时受理、分流适宜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的信访案件。三是加强部门协作。联合市综治办、法院、政府法制办出台“三调对接”实施办法,建立由公安、法院、司法行政、保险行业协会化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四方联动”机制,联合综治、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当事人所在的社区,组成“联调联处”工作专班,合力化解矛盾纠纷。

  三、促发展,抓典型先进建设

  一是典型引路。培植了市医调委、樊城交调委、南漳征迁纠纷调委会三个典型。通过典型示范,推进其它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其中市少数民族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以来,调处涉及在襄常住或经商的回、维、藏、哈等民族群众纠纷20多起。二是激励先进。连续4年组织“襄阳市十佳人民调解员”评选表彰活动,给予每人3000元奖励,并大力宣传“十佳人民调解员”事迹。三是编选案例。在全市精选80多个涉及征地拆迁、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方面的人民调解经典案例,编印《襄阳市人民调解经典案例指导手册》,发放到市、县、乡、村四级调解组织,作为人民调解员年度培训的必备教材,为调解员在实际调解工作中提供指导。(襄阳市司法局)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