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法治建设五年亮点回眸
过去的五年里,襄阳法治建设的成就令人瞩目:在全省第一个获评“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单位”;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第一个在网上公布市、县“权力清单”;全省第一个出台《法治城市建设总体方案》;连续两年在全省依法治省考核中位列第一……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襄阳法治城市建设的车轮破风前行,势头强劲。
新一轮《法治襄阳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定稿印发;《2016年法治惠民十件实事》顺利推进;各部门法治创建如火如荼,法治惠民润物无声。
在襄阳,发展框架以法治为骨,前行路径由法治贯穿,改革创新有法治依傍。法治,正为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护航。
持续发力,形成法治大氛围
法治建设重在打基础,管长远。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
襄阳市委、市政府对于法治建设的筹划,始终着眼于长远,着力于持续。
2013年7月,襄阳市委主要领导在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指出,要把法治建设统一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竞进提质、转型增效”的实践中,为“法治湖北”建设制度创新作出探索和示范。
方向指明,事半功倍。同一年,《襄阳市法治城市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印发,成为指导襄阳法治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一幅法治建设蓝图展开。为了保证持续推进,襄阳将这个20年的大规划分解成3年为一轮的小规划,分阶段落实。同时,《襄阳市法治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出台。随后3年,38项任务、120项指标、387个支撑项目均已完成。
今年5月6日,《法治襄阳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正式印发。这是襄阳自把法治城市建设上升为跨越发展的核心战略以来,推出的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
2015年10月,编制新一轮《法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启动。经征求意见、12次大易其稿,先后经市委常委会、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于今年5月最终定稿,并以市“两办”名义正式下发。同时,明确111项工作指标、26个牵头责任单位、40多个协作单位,全力督促落实。
不仅如此,在《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共11篇的内容里拿出1篇专门阐述民主法治建设,用2章7节内容对法治襄阳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为推动法治襄阳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是法治建设首次以专章的形式出现,它不仅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建设好法治襄阳的魄力,更体现了要将其作为长远规划来谋篇布局的智慧。
全面创建,法治建设更深入
治建设不仅要有系统性,更要有协作性。
基层法治创建工作,一直是法治创建的重中之重。
在市第二十四中学等学校,“学生法院”、模拟法庭使学生们切身感受到法律的神圣与庄严。青少年法治教育心理咨询室帮助解决学生的法律困惑和心理障碍。
襄城檀溪湖以社区警务室为龙头,由社区老党员、退休职工以及志愿者组成流动义务治安联队维护治安。居民小组长和网格队伍带头,针对居民中的小纠纷、小隐患,及时调解。法治创建促使居民遵纪守法,形成了群防群治、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
在襄阳的各个部门,法治创建也是一项正在持续开展的重要工作。全域创建,使襄阳的法治脚步铿锵有力。
今年3月,市委法治办、市政府法制办、市国税局、市地税局4家联合行文,明确创建标准,规范执法行为,在国税、地税系统组织开展法治税务示范基地创建活动。
通过《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市民政部门深入推进基层组织依法自治。2016年,全市将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居)566个,覆盖面达20%。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区创建活动,全面建立完善权责清单制度。目前,襄阳已完成市级权责清单的编制工作,研究并原则通过了市本级权责清单。
针对群众最关心的执行难问题,市中级人民法院迅速行动。对内,市中院院长、执行局长分别与10个基层法院院长、执行局长共同签订基本解决执行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对外,主动上门与国土、房管、公安以及金融等部门协调,建立“点对点”执行网络查控系统相关文件,不断提升执行工作质效。
通过全域法治创建,全面发力,襄阳在法治建设进程中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激荡的韵律。
“十件实事”,走向惠民新高度
12月5日,记者从市委法治办了解到,2016年度襄阳的“平安法治惠民十件实事”目前均已完成年度目标,并在积极推进中。这也是襄阳连续第四年开展此项工作。
法治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享受到“法治红利”。惠民,始终是襄阳法治建设过程中的强音。
从2013年开始,襄阳把“平安法治惠民十件实事”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日常工作。三年来,政府根据群众意愿精挑细选,使73项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法治实事项目变成现实。
去年12月,襄阳又如期启动2016年“十件实事”工作。新的“平安法治惠民十件实事”继续突出法治惠民主线,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服务不优、办事不快、执法不力等法治建设短板问题。
所有法治实事项目均面向全市征集,由各地各部门结合地方实际和部门职能分工申报。市委法治办经过多次研讨、评审,最终确定法律云服务、全面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行政处罚信息全面公开等10个项目。
今年3月中旬,市委办、市政府办将“平安法治惠民十件实事”逐项分解落实到12个县(市)区、开发区及32个具体职能部门。
如今,综治维稳信访联动中心(工作室)建设在全市12个县(市)区、113个乡镇(街道)、26787个村(社区)实现了全覆盖;全市386个社区(其中主城区177个社区)实现了“律师进社区”全覆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律师“周四有约”“热线电话”和法律大讲堂活动;全市45家行政执法单位全部实现处罚信息公开;全市12个县(市)区分别建成了1至2所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2月4日,投资100多万元的法律“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市民可享受足不出户的“一站式”法律服务;社会治安举报奖励制度全面实行,市民可以通过“襄阳公安”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举报,有力促进了襄阳治安良性发展。
(襄阳市政府法制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