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举办"汉水文化论坛" 打响汉水文化品牌
中国襄阳汉水文化论坛会场
新华网湖北频道10月11日电(涂玉国)“汉水流域是全国三国文化核心区之一,三分鼎立,规划于隆中;三国之终,策动于襄阳;三国文化,汉水为重。在三国文化产生发展的漫长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几个公认的、具有全国影响的核心区,以襄阳为中心的汉水流域,是其中重要一个。”10月11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中国襄阳•汉水文化论坛”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伯俊的发言引起了众多专家共鸣。
此次论坛由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襄阳市委宣传部、襄阳市社科联(社科院)协办。论坛以“汉水文化与襄阳发展”为主题,旨在打响汉水文化品牌,提升汉水文化在国内外影响力,为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助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及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和高校的40多位汉水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学者就汉水文化的内涵与精神、汉水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汉水文化发展与襄阳的历史地位等内容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
襄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虞国旗致开幕辞时指出,三千里汉江,精要在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襄阳,是汉水文化交融的中心枢纽,在整个汉江流域文化交流中起着承上启下、中流砥柱的作用,是三国文化的源头,司马徽荐诸葛、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等故事都发生在襄阳;楚国文化直至发展到汉江中游的襄阳保康、南漳、宜城,才逐步强盛起来;历史上咏襄阳的诗歌达25000多首,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写有以襄阳为题材的诗歌;“东方圣人”释道安曾在襄阳弘扬佛法十五年,是佛教中国化第一人。襄阳还是汉水文化保护的典型区域,襄阳城是汉江流域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城池,樊城是著名的汉江商埠,是汉江流域经济史的活化石。如今,襄阳正在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鼎力打造“一城两文化”( 襄阳古城、三国文化和汉水文化)城市品牌,复兴襄阳中心城市的梦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培林在讲话中说,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华夏的“夏”,汉族的“汉”,这些民族的标志性符号,都与汉水文化有关。汉水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中华文化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认为,众多专家云集北京,共同探讨襄阳及汉水文化的问题,这是襄阳科学地弘扬、发掘、利用汉水文化的必需程序,也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希望专家学者把问题研究透,把道理说清楚,为发掘、利用汉水文化这个时代命题做出贡献,为其他区域的文化建设发展提供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在致辞中说,襄阳地处汉水中下游,东西交汇、南北贯通,自“汉晋以来,代为重镇”,被誉为“三千里汉江之精要”,历史上就是汉水流域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水文化源远流长,襄阳古城历史久远,汉水文化、襄阳文化的深厚历史积淀非常值得全国广大历史学工作者大力发掘,以此为主题召开研讨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忠家在致辞中说,汉水文化是荆楚文化的核心构成,是长江文明的主要源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沟通南北文化的重要渠道,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的举办,进一步推进汉水文化的研究,促进汉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汉水流域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汉水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据介绍,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干流全长1577公里,流域面积15.1万平方公里,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2%。襄阳位于汉江中游,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汉江流经襄阳1.7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市面积的86.6%。2013年,该市GDP达到2814亿元,在汉江流域15个城市中,襄阳的GDP占2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24.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26.9%,均居流域内同类城市首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闫坤,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刘玉堂,襄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忠,副市长丁亚琳等参加会议。
(责任编辑 肖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