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一微企老板:三年内要去掉“微”字
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7日电 (尚华珍 杨泽文)“现在我们还属于小微企业,三年内要去掉“微”字,做成一个小企业,未来要发展成大企业。”6日,湖北襄阳市嘉凯毛毡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敏,在该市市政府2014年落实十件实事之一的全民创业就业会议上高兴地说,没想到自己年过半百了还能开公司。
今年50岁的徐敏出生在襄阳市一个普通家庭,2008年从企业下岗后,开始回收旧衣服和纺织品。经过几年发展,一直是个体户;2011年,徐敏参加襄阳创业英雄大赛后,接到襄阳市创业服务局免费创业培训的邀请。
“免费培训一周后,在襄阳市创业服务局的建议和扶持下,我和4个人一起合伙注册了襄阳嘉凯毛毡制品有限公司。”徐敏说,经过三年的发展,公司已拥有22名员工,年总产值由最初的十几万到现在的500万左右,员工平均工资在3000元以上。
据徐敏介绍,她在创业阶段享受了很多优惠待遇,比如房租、注册资金、贴息贷款补贴和各种免费培训等。
襄阳市劳动就业管理局纪委书记罗东升说,目前,徐敏的小微企业已列入襄阳市创业局100家帮扶企业目标中,后续会根据该企业的发展,帮助其转型升级。而这仅仅是襄阳市近年来创业就业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截至今年10月底,襄阳市共扶持了1.82万人创业,占年计划121.3%;开展就业培训5.48万人(其中技能培训4.55万人,创业培训9264人),占年计划的91.3%;新增城镇就业9.56万人,占年计划96%。尤其是今年1至9月,该市新增微型企业5109家,带动4.8万人就业。全市微型企业总数达到33610家,比2013年底增长了17.93%。
襄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委员、总经济师李君介绍,该市围绕推进全民创业就业目标,进一步优化宽松的创业就业环境、扩大普惠性的创业就业政策优惠及群体、丰富单一性的就业招聘活动类型、缓解结构性的企业招工难矛盾、凸显技能性的创业就业培训特色、完善公益性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和释放孵化性的创业基地功能,确保长效运行。
下一步,该市将会根据国家政策调整和落实该市微型企业的扶持政策,重点帮扶100家成长型企业转型升级,举办汉江流域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论坛等继续帮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有科技含量服务民生的、能做大做强的企业。(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