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区:将“旱包子”变成“粮袋子”

21.11.2014  14:19

(乔正启)机械轰鸣、彩旗飘扬……11月以来,襄阳市襄州区程河、峪山、黄集等镇渠边、沟边、堤边、路边到处是施工的机械与人群,这是襄州区大打冬春农田水利攻坚战,让鄂西北岗地“旱包子”变成“粮袋子”的一幕。 

旱情就是“命令” 

湖北是中国的“粮仓”,而襄州又是湖北的“粮仓”。襄州现有耕地面积161万亩,旱地86万亩,连续八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或标兵”,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总产达28亿斤。可是,近年来,襄州连年发生持续干旱,襄州的粮食生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2013年襄州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经济损失超过亿元。黄龙、峪山等镇人畜饮水困难,大片农田更是遭遇绝收的考验。连年持续的大旱,粮仓拉响“警报”,一场战天斗地保丰收的攻坚战于冬春农闲之机在襄州大地打响。 

连年的大干旱,让襄州区委痛定思痛: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库蓄水与建设矛盾突出、建设管理脱节、部分群众抗旱“等、靠、要”思想严重。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襄州区委区政府充分认识到,本区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与农业的基础和地位不匹配,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为切实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襄州成立了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区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区“四大家”领导包镇指导。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农田水利设施的选址、规模、路线等实施重点,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研究提出了《襄州区2013至2014年冬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确定了“4+1”(清千里渠、配百处电、建十大工程、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推进小农水管护体制改革)工程建设思路。同时,根据易旱地区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启动易旱地区三年(2014——2016年)行动计划,总投资1.26亿元,在易旱的7个镇,开展以泵站新建、渠道衬砌、堰塘增容为主的工程建设。 

尊重实际抓重点 

襄州区坚持尊重民意,通过和群众算损失、投入和效益“三本账”,让群众清楚参与水利建设的利弊得失。他们充分发动群众通过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方式参与建设和管护,形成“大家都来办水利,办好水利为大家”的良好氛围。同时,做到尊重实际,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翔实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方案,确保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该区坚持抓住重点,扎实推进。针对去年夏季发生特大旱情的黄龙、峪山、黄集等镇,以及各镇常年受灾最重的区域,今年投资1000万元(群众筹资筹劳300万元)新建峪山泉水水厂,解决峪山镇泉水、星火等6个村1600户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鄂西岗地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的要求,该区坚持工作目标、重点和力量不动摇,加快推进10万亩粮食高效农业项目区建设,辐射带动襄州现代农业大发展。对镇村接合部的水库、堰塘优先投入建设,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使用和管护,加强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协商、支持与配合,做到不留“死角”,消除“盲区”和“矛盾多发区”。 

打通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 

今年,该区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了解到:部分镇机井泵站电力不配套问题突出,是困扰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工作做得怎么样,一定要到田间地头检验。该区区委书记王宇华指出,要千方百计研究解决机井、泵站与电力不配套问题,打通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 

今年4月,该区决定拨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分两年解决,使201口“摆设井”、“不动泵”起死回生。并要求列入今年解决计划内的100处必须在夏收结束前予以解决。当地供电部门迅速组织施工队伍进村架杆走线。34天后,这个困扰该区农业生产多年的问题被解决了。 

目前,襄州区已投入1800多万元,配套机井泵站109处,疏挖、衬砌末级渠系102公里,配套建筑物200多处。其中,停用15年的太山泵站重新启动后,在今年抗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浇灌面积1.6万亩,受到灌区群众交口称赞。 

小资金撬动大投入 

农田水利建设拼的是资金实力,机制创新尤为重要。襄州区明确划分各层级权与责,按照“保公益、重权属、强基础、可持续”的原则,逐步构建“农民筹资筹劳、政府财政奖补、部门投入整合、集体经济补充、社会参与建管”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整合发改、土地、财政、水利等多方力量,集中有限的资金解决重点区域的突出问题。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中,该区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3亿多元。“你真抓、我真奖,你大抓、我大奖,你不抓、我不奖。”襄州区设立考核奖励基金,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做到奖惩分明,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农建工作的积极性。该区制订的奖励标准为:整治渠道1公里奖励1万元,整治堰塘一口奖励3000元,维护机井、泵站一处奖励2000元,修复水毁工程一处奖励5000元。该区拿出500万元奖励资金,对去年行动早、成效显著的黄龙、张家集和程河3个镇给予重奖,拉动社会资金1.45亿元投入农田水利建设。 

去冬以来,襄州区共完成渠道疏浚清淤整治704公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30座,堰塘整治401口,泵站机井维修301处,新打机井115口,水毁修复21处,投入机械1万余台次,投入劳力90余万人次,恢复灌溉面积10万亩,解决8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创新“小农水”设施管护机制 

积极探索“小农水”设施的管护机制。该区为把已建好的小型水利工程管好、用好,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小型水利工程改革的积极性,在示范区组建了“农业公司+农户”模式的用水者协会,管护所辖范围的小型水利设施及配水灌溉,用水者协会按物价部门核定水价,每亩收取9元群管费,主要用于小农水工程的运行维护。对于单个小农水工程的管护,协会采取“堰塘类以水面经营权换取管护权、泵站类以零收费换取经营权、机井类以微收费换取使用权、渠系类以村级一事一议扶持资金换取维护权”进行管护。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上,实行“六个一”,即“一份资产清单、一份管护档案、一份管护协议、一个管护主体、一套管护机制、一份管护权证”,确保小农水设施“建得起,管得好,长受益”,在协会的统筹下管好、用好水,形成了“以水养水、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新格局。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