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不如旧:时装收藏家

24.09.2014  18:04

  旧衣衫无关潮流,甚至不问出身。不管是少见的二手衣、经典的古着衫,还是绝世的古董衣,在这个量产时代,它们都因为独具匠心的细节和手工艺,成为收藏家们衣橱中的心头好。(图为:古着店 Oldlyric 举办的“The Garden of Early Romance”展览展出了百余件比利时设计师 Dries van Noten 的早期作品)

  曾几何时,穿着几十年前的旧款式出街,是一件不太体面的事情。然而,当朱莉娅·罗伯茨、佩内洛普·克鲁兹、瑞茜·威瑟斯彭等好莱坞女星纷纷身穿具有几十年历史的古董晚礼服,现身各大颁奖典礼时,我们意识到,旧日的华服又重新流行起来了。

  人们对古董衣的喜爱,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从 1992 年起,一年一次的“曼哈顿古董衣展”在纽约兴起。古董衣商人、收藏家和设计师们从世界各地远道而来,在这些珍稀的“老古董”中寻找灵感以及藏品。如今,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古董时装和配饰市集。

  穿古董衣真是一场冒险,时尚作家凯莉·道斯特(Kelly Doust)曾在《魅力古董衣(Minxy Vintage)》一书中提出这一观点:“尽管时尚趋势来来去去,但要在琳琅满目的古着市场找到自己的风格,远比穿当今设计师的作品要困难得多。”本期我们寻访了四位时装收藏家。她们来自世界各地,从二手衣、古着到古董衣,她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挑选和搭配服装,衣橱中没有一件平淡无奇的单品。

   收藏家衣橱中常见的几种“旧衣衫”

   二手衣(second-hand clothing): 指穿过的、用过的二手服装,不等同于“古着”,设计年代一般比较靠现代,因为款式少或停产成为收藏家们的目标,价格相对平民化。

   古着衫(vintage clothing): 通常是指 1920 到 1970 年代之间生产的服装,一般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根据品相来定价。

   古董衣(antique clothing): 产于上世纪 20 年代以前的服装,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大多是孤品,视款式、品牌和稀有程度来定价。

   上海 | Zephy

   穿上博物馆里的好设计

  8 月一个礼拜天的下午,位于上海陕西南路的古着店 Oldlyric 里,挤满了城中热爱时装的人们。设计时间可追溯至上世纪 80 年代末的百余件比利时设计师 Dries van Noten 的早期作品,被悬挂在店铺中的龙门架上,静静供人观赏。长桌上还陈列着品牌同时期的配饰,以及多本罕见的时装图册,艳丽的花卉和紫铜网、铝网组成的植物装置,与时装上的印花相映生辉。

  这些衣服的主人,是年轻且具有好眼力的 Zephy。正值 Oldlyric 创立一周年,她便以这个名为“The Garden of Early Romance”的展览,来致敬自己喜欢的设计师 Dries van Noten,以示对纪念日的庆祝。

  Zephy 以“The Garden of Early Romance”展览,来致敬自己喜欢的设计师 Dries van Noten

  大学时期,Zephy 就开始关注时装设计与艺术,遇到喜欢的东西会果断地买下来,渐渐地有了一些收藏。

  每个收藏家都有自己的乐趣所在。对于 Zephy 来说,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能够亲手触摸,甚至穿上那些原本只在书上或博物馆里看到的衣服。她与男友 Kian 曾在伦敦求学,其间他们走访了欧洲与日本,参观了不少古董时装展。陈列在玻璃柜子内的古董衣“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这反而让他俩更加迫切地想将这些好设计带到现实生活中。待到时机成熟,集合了梦想、经典风格、个人审美的古着店 Oldlyric 诞生了。

  Dries van Noten 早期作品图册陈列于长桌上

  Zephy 收藏的时装主要以上世纪 80、90 年代,日本设计师如山本耀司、川久保玲、三宅一生等,以及比利时设计师 Dries van Noten、Maison Martin Margiela 等人的作品为主。在她看来,无论从美学体系、制作工艺还是哲学观念上,这批设计师都颠覆了时装史。“山本耀司和 Dries van Noten 是我最喜欢的两位设计师,他们的作品兼具东西方的特点,却以完全不同的风格呈现出来,具有女性主义的特征,亦有情怀在。”她说。

  尽管是收藏,Zephy 却从不将这些古着衣束之高阁,反而经常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它们。她还记得自己购入的第一件具有收藏意义的服装,是一件设计于 1987 年,出自山本耀司之手的紫红色羊绒大衣。“不对称的裁剪非常漂亮。纽扣扣在不同的位置,都会有不同的造型感,且十分保暖,实穿性强。”Zephy 说。最近,她又购入了 1991 年山本耀司与川久保玲联手发布的“6.1 the men”中的一批衬衫及外套,以及 Dries van Noten以“not to be modern”为主题的 1989 秋冬系列中,以阿米什人(Amish)服装为灵感的外套。

  如今,Zephy 收藏的数量已经达到了 800 多件。遇上特别喜欢的作品,Zephy 会自己留着,大部分的收藏则放在店中出售。由于这些设计师的服装产品量少,她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去寻觅。“大部分都是从私人收藏家以及他们介绍的熟人手中购入,另外就是通过拍卖行,偶尔在国外古董市场,也会遇到几件珍品。”Zephy 介绍说。即便是对十分了解的品牌,她与男友都会亲自挑选,尽量做到亲手触摸,感受服装。

  Yohji Yamamoto 1995 秋冬系列发布会上压轴的红色裙装

  Yohji Yamamoto 1997 春夏系列中以马术服为灵感的黑色羊毛双排扣长外套

  1998 年 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 系列中,三宅一生跟艺术家蔡国强合作的用火药炸出图案的褶皱上衣

  Yohji Yamamoto 1995 秋冬系列服装,腰际背后充满"未完成感"的微妙裸露

   B=《外滩画报

   Z=Zephy

   B:还记得你收藏的第一件时装吗?

  Z:是一件设计于 1987 年,出自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之手的紫红色羊绒大衣,不对称的裁剪非常漂亮。纽扣扣在不同的位置,都会有不同的造型感,且十分保暖,实穿性强。至今我仍经常穿它。

   B:在你的收藏中,最具有意义的是哪几件?

  Z:最珍贵的是 Yohji Yamamoto 1995 秋冬系列发布会上压轴的那件红色裙装,Dries van Noten 2002 秋冬系列发布会上压轴的刺绣长袍,以及 1998 年 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 系列中,受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邀请,由设计师三宅一生跟艺术家蔡国强合作的用火药炸出图案的褶皱上衣。

   B:对你来说,收藏的乐趣在哪里?

  Z:能够亲手触摸,甚至穿上那些原本只在书上或博物馆里看到的衣服。

   B:你的收藏占地方吗?都如何保存它们?

  Z:我现在的收藏约有 800 多件,要专门腾出一间房间来储存。我都用真空袋保存它们,不仅防潮,还能节省空间。

   B:你想过这些衣服的命运吗?

  Z:非常喜欢以及特别珍贵的,我会自己留着,其他的应该会放在店里出售。

   B:说说你平时的穿衣风格。

  Z:我喜好的衣服,是长的、颜色柔和,具有情怀的细节设计。

   B:你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Z:喜欢内敛细腻丰富的事物,不喜欢哗众取宠、表面光鲜的人事,也不太喜欢“时髦”的东西。

   B:如果可以穿越时光,你最想回到哪个年代?

  Z:美学上来说,我希望回到上世纪 80、90 年代,若是说到生活的话,我还是想脚踏实地地活在当下。

   芬兰 | 鱼儿

   收藏就像在打猎

  鱼儿习惯每天早起,给自己和家人做上一顿丰盛的早餐,有时是水果酸奶,有时是现烤的可颂配果汁,有时则是中式的木耳鸡蛋搭配泡饭。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早餐都以非常精美的摆盘呈现,所使用的餐具大多来自她的收藏。

  吃完早餐后,她会上网更新微博。正如微博的名字“北欧道具玩家”所传达的,她专注于分享北欧那些年代久远却依然经典的设计。有时她会将早餐拍成图发布上去,或是将衣服、杯杯碗碗上的图案画成插画,再翻拍成照片。

  定居赫尔辛基的鱼儿,是个出生在上海的澳大利亚公民。在悉尼生活了九年后,她与先生花三年时间周游了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她四处淘货,觅得不少宝物的同时,也渐渐爱上了北欧的设计。说起她的时装收藏,还得追溯到 2009 年的圣诞节。

  当时,鱼儿第一次来到芬兰。她应邀去先生的亲戚家做客,在那里看到了罂粟花(Unikko)图案。“餐桌上的桌布、主人卧室的窗帘、喝水的杯子乃至餐巾纸,上面的图案都是成片成片的红色罂粟花。”鱼儿回忆道,“要知道冬天的芬兰,除了黑就是白,几乎没任何色彩,没想到芬兰人的家中却是那样的阳光灿烂,热情奔放。我当时拼命拍照片,对红罂粟花一见钟情。”

  鱼儿对罂粟花爱得深切,甚至为此决定长留此地。“我看过一段日本图样设计师石本藤雄(Fujiwo Ishimoto)的采访,他也是在 1960 年代看到罂粟花的图案后决定来到芬兰,后来成为了 Marimekko 的设计师。我还记得他在采访中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抽象的图案。’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与他有着相似的经历,我们都是因为罂粟花,爱上 Marimekko,也爱上芬兰。”

  因为罂粟花,鱼儿爱上了 Marimekko,也选择定居芬兰

  就这样,鱼儿成了个不折不扣的 Marimekko 迷。她从收藏瓷器入手,通过阅读和上网,渐渐了解了一些 Marimekko 图案和时装的历史。“1960 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曾一口气买了 7 件 Marimekko 的连衣裙,穿着它们上了很多杂志的封面。在赫尔辛基设计博物馆陈列的 Marimekko 服装,也深深打动了我。”从去年夏天开始,鱼儿成系统地搜罗起 Marimekko 的服装,如今她拥有了 30 多件藏品。她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个活动,名叫“每天穿 Marimekko”,引来了不少同好者的支持。有时,她还会将自己挖掘的 Marimekko 藏品背后的故事,用文字配图的方式娓娓道来,为读者打开一条通向往昔的神奇秘道。

  从去年夏天开始,鱼儿成系统地搜罗起 Marimekko 的服装,如今她拥有了 30 多件藏品

  鱼儿的收藏以上世纪 60、70 年代的 Marimekko 时装为主,那个时期的服装线条简洁自然,或宽松或直身,图案大气流畅,让人过目不忘。其中最经典且具意义的藏品,是出自设计师 Vuokko Nurmesniemi 之手的九口袋连衣裙。“这个款式从 1959 年开始生产至今,是 Marimekko 的当家产品,它打破了女性服装传统的线条美,用宽松式样来表达女性身体对更多自由和解放的诉求。衣服表面九个不对称的口袋,装饰和实用兼而有之。”鱼儿介绍道。Vuokko 从平凡的围裙寻求灵感设计而成的 Piccolo 图案连衣裙,是鱼儿的另一心头好,“这条裙子将围裙设计成连衣裙,裙摆和袖口都有大波浪折褶,十分可爱,是时装界公认的经典款式。”

  Vuokko 从平凡的围裙寻求灵感设计而成的 Piccolo 图案连衣裙,是鱼儿的另一心头好

  在收藏领域中,鱼儿的偶像竟是自己年仅 7 岁的女儿。“她不懂收藏,没有价格观念。但只要是她看上的款式,我发现都很值得收藏。”鱼儿常常带着女儿去淘货。有一次在红十字会的慈善商店里,她们同时看到一条 Marimekko 裙子,由于衣服色彩偏暗,加上尺寸偏大,鱼儿看了一眼就将它放下,而女儿却斩钉截铁地说:“我长大了就可以穿。”最终,鱼儿买下了这件也许要等待十几年,才能让女儿穿上的裙子,没想到回到家后,她却越看越喜欢。

  对鱼儿来说,收藏的乐趣在于过程。“它是个游戏, 有点像在打猎。不同的是,收藏的目标是物件,而不是动物,带着的是钱而不是枪,去的是各种二手市场,而非荒郊野岭。”她更觉得,与一件古着衣的相遇,有时完全靠缘分。“早或晚个几分钟,都有可能让你与它擦肩而过。遇到喜欢的古着衣,又有合适的价格,就像中奖一样令人兴奋。”

  鱼儿将 Marimekko 的服装还有自己收藏的器皿上的图案画成插画

   B=《外滩画报

   Y=鱼儿

   B:还记得你收藏的第一件时装吗?

  Y:去年 6 月,我在赫尔辛基最大的露天跳蚤市场看到了一件 Marimekko 的吊带连衣裙,远看是蓝色条纹,近看却是拼接过的,前后上下 4 块非常工整的拼接和对接,面料和品相都是七八成新的样子,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回家后我查了下,原来这个图案是设计师 Annika Rimala 于 1968 年设计的等距条纹,寓意追求平等。每次看到这条裙子,就仿佛回到那个夏天,它的出现也让我看到了早期 Marimekko 设计师们的用心。

  Annika Rimala 于 1968 年设计的等距条纹连衣裙,是鱼儿收藏的首件 Marimekko 作品

  本次拍摄,鱼儿特邀好友 Annie 亲自出镜,演绎这件出自设计师 Vuokko Nurmesniemi 之手的九口袋连衣裙

   B:在你的收藏中,经常穿的是哪一件?

  Y:我经常穿的是一件叫 Marimekko Mila Dress,是上世纪 70 年代的产品,裙身上有很多波尔卡圆点,领口呈方形,上身也有很多拼接,整件裙子有波西米亚的风格。在网上,这一款常见的有暗绿和暗蓝两种颜色,我的这件是暗红色带点棕色,很乡村,每当穿上这条裙子,就感觉回到童年,甚至会想起小时候在农田里摘棉花的情景。

   B:这件衣服是在哪里买到的?

  Y:我是在芬兰的旧物回收中心发现的,淘来时价格可能只有市场价格的 10%,却是我所有 vintage 服装中穿得最频繁的一件。

   B:这些五花八门的宝贝都是从哪儿来的?

  Y:我收藏的衣服大部分来自 Marimekko 工厂店。因为住在赫尔辛基,我还经常会去当地一些慈善商店淘货,比如 Fida 和红十字会等,或是各种跳蚤市场和与环保相关的旧物回收中心,我的很多宝贝都是从我家附近的跳蚤市场淘来的。

   B:有特别推荐的二手店吗?

  Y:我最喜欢的一家二手店,叫 Ansa Second Hand,你可以在 Facebook 上找到它的页面,出售许多漂亮的裙装。这家店是一个喜欢古着的漂亮女孩开的,店铺里的每件物品都收拾得整整齐齐,店里货源也很足,每次去都有收获。

   B:对你来说,收藏的乐趣在哪里?

  Y:收藏的乐趣在于过程,它是个游戏, 有点像在打猎。不同的是,收藏的目标是物件,而不是动物,带着钱而不是枪,去各种二手市场而非荒郊野岭。通常,我淘到一件衣服后就会千方百计上网找到它的图案来源、设计师、年代,这些都是最基本要素。凭借日积月累,现在我已经能够一眼看出不同 Marimekko 的图案风格。有时候带朋友逛跳蚤市场,也能说得头头是道。收藏的过程中,还能学习到不少时装的历史、设计和文化,这都是乐趣。

   B:你的收藏占地方吗?都如何保存它们?

  Y:我收藏的衣服都放在衣柜里,自己喜欢又能穿的会挂起来,有些准备以后给女儿穿的就叠起来。芬兰的气候干燥,加上这些衣服都是天然的棉布,不需要特别处理。那些已经留存在世几十年的布料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B:你想过这些衣服的命运吗?

  Y:收藏一旦开始,就没有结束。衣服到了我的手里,就成了我的宝贝。经常穿它们也是对它们的一种爱。 将来,好在我有个女儿,她会穿这些衣服。平时遇到同好,我也会转让割爱。如果转出去,也要保证转到好人家。这种感觉有点像嫁女儿。(笑)

   B:说说你平时的穿衣风格。

  Y:我现在的衣橱里基本都是 Marimekko,别人一看都觉得我是 Marimekko 的“代言人”。我最喜欢宽松式的中长连衣裙,一年中除了冬季外,我都以“Marimekko 代言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笑)

   香港 | Mavis

   从玩具收藏到时装收藏

  香港女孩 Mavis 拥有一个令人羡慕、充满玩具的家:客厅一角摆放着一整柜的“飞天小女警”,奈良美智的梦游狗狗(pup-cup)趴在沙发上,旁边是坐着看电视的“面包超人”。从东台路淘来的 1920 年代婴儿推车和老式手风琴放在阳台入口处,一只叫“胆小小”的折耳猫在客厅四处晃荡,时而在地上打滚。

  Mavis 从小学开始收藏玩具,至今藏品已达数千件。她喜欢上的第一个玩具是面包超人。“每天放学,我都看面包超人的动画片。那时候在香港,它们的产品还很少,我收藏的都是亲人去日本度假或出差时带回来的礼物。”后来,Mavis 去澳大利亚留学,毕业后就留在当地的卡通频道工作,负责亚太区的动漫推广。“我还记得我第一个负责的项目就是飞天小女警。她就像我的孩子,我也成了她的粉丝。”

  香港女孩 Mavis 从小学开始收藏玩具,至今藏品已达数千件

  因为工作关系,Mavis 经常有去不同地方出差的机会,其间还能接触各式各样的玩具。购买因而成了她的一种习惯。除了面包超人、飞天小女警,她还收藏了大量佐藤象宝宝、巴巴爸爸以及奈良美智的作品,甚至刻意空出一间房间来存放这些藏品。为了自己喜欢的玩具,她还会自掏腰包买机票去国外看卡通展。

  在大量收集玩具之后,从小女孩成长为女人的 Mavis 将收藏的目标移向了时装。她回忆道:“我母亲是一名十分优秀的裁缝,小时候我穿的都是她为我亲手缝制的‘私人定制’,加上我的父亲也在时装行业工作,所以从小我就喜欢时髦的衣服。”

  Mavis 喜欢的时装大多不是来自大牌时装屋,而是一些前卫,带有个性趣味的,甚至在别人眼中看上去有些“怪”的设计。川久保玲、Junya Watanabe、 Maison Martin Margiela 以及 Acne 都是她欣赏的品牌。在 I.T 还没有把川久保玲的设计引进到国内时,Mavis 就在东京一间二手商店购得了她的作品,这也成了她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服装藏品。

  在大量收集玩具之后,从小女孩成长为女人的 Mavis 将收藏的目标移向了时装

  比起许多大师级的藏品,在 Mavis 的收藏中,有一件 BURBERRY BLUE LABLE 的连衣裙似乎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它却是 Mavis 重点保护的对象之一。“它是我在会考结束后,与妈妈一起去日本旅游时买的。在当时,这件连衣裙对还是学生的我来说,价格非常昂贵。妈妈把它送给我,作为努力学习的奖励。”现在在市面上几乎看不见这件连衣裙,即便是在日本的中古店也难以找到。

  7 年前,Mavis 从香港搬到了上海,她的收藏也有了更多的存放空间。眼下,她与朋友在上海及香港创立了 Sage House 品牌形象策划公司,致力于将国外的热潮娱乐品牌和卡通动漫形象引入中国。最近在全球引起话题性的华纳蝙蝠侠七十五周年巡回展览,就由她们负责策划中国区的创意及活动执行。“未来,我也希望能参与一些与时尚有关的工作。”她说。

  对 Mavis 而言,玩具也好,时装也罢,藏品的品牌档次、数量或种类始终不是她收藏的重心,最令她感兴趣的,还是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如果关注古着,就会发现流行趋势虽然不断变化,却总是周而复始。”她说,“我收藏时装,最看重的是它的独特性,手工艺制作以及背后的故事,总能在这些方面找到不同乐趣。”她相信,那些经过几十年流传下来的衣服和手包,哪怕没有商标,甚至分辨不出年代,也肯定有故事在里面。抱着玩的态度,将有趣、美好的东西聚在一起,再传承下去,就是收藏的意义。

  平时上班,Mavis 喜欢简约大气的穿搭风格,灰色是她主选的颜色之一

  Christian Louboutin 酒红色高跟鞋搭配黑色连衣裙,配上 CHANEL 的项链,适合参加派对宴会

   B=《外滩画报

   M=Mavis

   B:还记得你收藏的第一件时装吗?

  M:在国内 I.T 还没有引进 Comme des Garcons 这个品牌时,有一次我去了东京一家很有名的二手商店,买了一件 Comme des Garcons 的服装,那时候我还是个学生。 日本人都会很仔细地保存衣物,过了一季后再将它们出售给同样喜欢这些衣服的买家。直到现在,我还珍藏着这件衣服,它已经成为市面上很难寻觅到的经典复古款式。

   B:在你的收藏中,最具有意义的是哪一件?

  M:一件 BURBERRY BLUE LABLE 的连衣裙。它是我在会考结束后,与妈妈一起去日本旅游时买的。现在市面上几乎看不见这件连衣裙,即便是日本的中古店也难以找到。我穿着它参加了第一份工作的面试,也顺利得到了工作。

   B:这些五花八门的宝贝都是从哪儿来的?

  M:我最喜欢去英国、日本和意大利的跳蚤市场淘货,大部分古着是在那些地方淘的。时尚概念店 Dover Street Market 我也很喜欢。

   B:你的收藏占地方吗?都如何保存它们?

  M:太占地方啦!以前住在香港时,地方小,我只能定期送掉一些衣服。现在搬到了上海,总算有更大的地方来存放它们了。我有一个房间,一整面玻璃柜子里放满我收藏的玩具。衣服、包包和鞋则放在衣帽间里,包和鞋我都会存放在原装的盒子中。

   B:你想过这些衣服的命运吗?

  M:问得好。其实只要一件衣服适合我的好姐妹或朋友,而她们恰好又很喜欢的话,我就会当作礼物送给她们。她们也都像我一样,会好好珍惜它们。我也会在一些跳蚤市场上摆摊出售我的二手衣,比如之前和一些朋友举办了“女朋友的市集”。

   B:说说你平时的穿衣风格。

  M:我喜欢能够展示细节特点的混搭风格。

   B:如果可以穿越时光,你最想回到哪个年代?

  M:我希望回到上世纪 50、60 年代,那个时期的中国女性都穿着旗袍。我很欣赏她们优雅的举止和穿衣风格。旗袍是展示中国女性身姿的最佳服装。

   北京 | 乔齐

   古着衣都是一本教科书

  毕业于伦敦时装学院的乔齐,先后在 Alexander McQueen、Luella 等多个品牌工作,在英国生活了将近 10 年。这个时髦国度有着数不清的跳蚤市场,从最大的 Portobello Market 到相对平民化的 Brick Lane,她总能淘到价位合适又独一无二的古着衣,久而久之,也就积累了一定的收藏。

  跳蚤市场是淘旧货者和猎奇者的幸福所在,图为乔齐从世界各地跳蚤市场收集来的时装与配饰

  收藏时装是乔齐的兴趣爱好,也与她的职业—时装设计息息相关。她把每一件古着衣都看成一本教科书,“我喜欢仔细研究它们的做工,背后的工艺和细节,甚至是面料、辅料等,这些比它们的外在更能打动我。”

  2012 年,乔齐回到北京,创立了品牌 Georgette,并于 2013 年 9 月巴黎时装周期间推出了首个女装高级成衣系列,得到巴黎时装工会、Lambert+Associates 等各大服装机构及买手的高度赞赏。她从古着衣的廓形或印花上获取灵感,继而运用到设计中去。

  2012 年,乔齐创立了品牌 Georgette,她从古着衣的廓形或印花上获取灵感,运用到设计中去

  出于对古着手作的欣赏,Georgette 的服装均为手工制作而成。首个系列采用了大量的编织工艺,灵感来源于乔齐的故乡鼓浪屿上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和编织手工艺品。“衣服大部分是我自己做的,也找了一些有经验的老阿姨帮忙。”乔齐说,“我希望有不同的人来帮我完成产品,这样比工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更有人情味。”新推出的 2014 秋冬系列也从身边喜好古着的好友身上获取了灵感。

  在伦敦时,乔齐常常穿梭于欧洲各个跳蚤市场。她的收藏囊括了各个年代的时装,但她最爱的还是上世纪 60、70 年代的设计。“我喜欢 Thierry Mugler、Pierre Cardin 和 Lanvin 的设计,在那个年代,他们的设计理念很前卫,解构剪裁方式在当时是革命性的创新,金属感面料、几何元素、贴身皮革以及透明塑料等不少衣服的细节也很打动我。”日常生活中,她会将这些旧衣衫与现代的服饰相搭配—一件上世纪 70、80 年代的 Thierry Mugler 外套,搭配简约的白 T 恤和 leggings,脚踏一双高跟鞋就可以出街。

  现在回到北京,乔齐会利用周末时间去逛大柳树之类的跳蚤市场,淘些看似没用,却能给人惊喜的小物件。有句话说:“跳蚤市场是淘旧货者和猎奇者的幸福所在。”在她看来正是如此。

  乔齐说自己谈不上收藏家,购买这些美丽的衣服只是出于本能。“我会活到老,买到老!”至于这些日积月累的收藏,她会留给下一代,或是转送给懂得欣赏的人。“好的设计应该传承下去,我不会考虑在活着的时候把它们给卖了。”

  上世纪 70、80 年代的 Thierry Mugler 的黑色外套

  Pierre Cardin 上世纪 60、70 年代的红色外套

   B=《外滩画报

   G=Georgette

   B:还记得你收藏的第一件时装吗?

  G:一件设计于上世纪 20 年代的钉珠古董连衣裙。其实它不算古着,应该是一件古董。这件杏色真丝连衣裙的腰线非常低,裙身上有手工钉上去的塑料珍珠以及透明的玻璃米珠,还有手工绣上的团花,具有装饰艺术风格。

   B:在你的收藏中,最具有意义的是哪一件?

  G:一件上世纪 70、80 年代的 Thierry Mugler 的外套。这件外套采用黑色法兰绒面料,上面印有蓝色条纹,领子是漆皮的。它非常收腰,采用摁扣设计,腰线下半身就像个倒过来的香槟杯,十分好看。平时我都是搭配白 T 恤和 leggings,再穿一双高跟鞋就可以出街。

   B:这些五花八门的宝贝都是从哪儿来的?

  G:在伦敦和巴黎,我都会去关系特别好的 dealer 那里挑选衣服,也会参加小型私人拍卖会。在中国,我会去些二手市场,那里总能淘到好玩的小玩意。

   B:有推荐的二手跳蚤市场吗?

  G:我推荐位于伦敦诺丁山的 Portobello Market,这是伦敦最大的古董市集。还有相对平民化些的 Brick Lane,许多年轻设计师都在这里出售自己小产量的作品。在巴黎,我会推荐 Saint-Ouen 跳蚤市场,它已经有 100 多年历史了,也是世界有名的旧货市集。在北京,我会去大柳树跳蚤市场。

   B:对你来说,收藏的乐趣在哪里?

  G:收藏时装是我的兴趣爱好,也和我的职业息息相关。我把每件古着衣都看成一本教科书,仔细研究它们的做工,背后的工艺和细节,甚至是面料、辅料等,这些比它们的外在更能打动我。

   B:你的收藏占地方吗?都如何保存它们?

  G:我有一个大衣橱,所有的衣服都是挂起来保存的。

   B:你想过这些衣服的命运吗?

  G:我会活到老,买到老。等我老去,这些衣服就留给我的下一代,或者送给懂得欣赏它们的人,这样才能传承下去。我不会考虑在活着的时候把它们给卖了。

   B:如果可以穿越时光,你最想回到哪个年代?

  G:我想回到上世纪 90 年代,也就是我的小时候,在鼓浪屿度过的那段时光。没有游客,没有所谓的“文艺”,没有莫名其妙的店铺。一切简单朴素,但又充满一种明媚的希望。  文、编辑:王韵 摄影:吴俊杰 肖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