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动”斩穷根——访兴山县委书记谭业明

11.12.2015  18:22
12月3日,兴山县委书记谭业明(右二),县委副书记、县长汪小波(右一)代表县委、县政府与责任单位领导签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责任状。 邹远景 摄

   中新网湖北新闻12月11日电   (叶小梅)12月3日,兴山县1400余名县、乡、村、组四级干部立下军令状,誓师脱贫,全县出台一系列扶贫脱贫硬措施。为此,记者专访了兴山县委书记谭业明。

  记者: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兴山县怎样安排部署做到“精准”?

  谭业明:首先,目标要精准。到2018年,实现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626户32830人全部脱贫销号、13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7个贫困乡镇全部脱贫“摘帽”。

  其次,时间要精准。2016年实现脱贫1.8万人,2017年脱贫 8000人,2018年脱贫6830人。在产业扶贫、易地搬迁、通组公路、饮水工程、危房改造、户户通光纤、集体经济发展等具体任务安排上,2016年一年完成,项目一次下达、资金一次到位。

  再次,识别要精准。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要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逐户分析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列出需求清单,为开准治贫脱贫“药方”打好基础。

  记者:县委、县政府采取哪些扎实有效的行动保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役取得全胜?

  谭业明:县委、县政府经过数月的调研和集体讨论,确定了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五大行动。

  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工程,彻底解决贫困群众造血能力不强的问题。2016年全县将投入3352万元,支持贫困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加大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为贫困户就近择业、就近就业提供帮助,不断拓展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

  深入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彻底破解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问题。2016年财政将安排4618万元,整合项目资金3348万元,新修通组公路47公里,硬化通组道路335公里,大修农村公路80公里,一年实现组组通水泥路目标;2016年县财政将安排456万元,整合项目资金684万元,解决50个村2767户8760人饮水困难,到2018年全县农村集中供水受益人口达到80%,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2016年启动全县10千伏线路改造,完成13个省定贫困村改造任务,2018年完成全县70%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任务,2020年全面完成全县农村电网改造任务;2016年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实现全县农村光纤户户通;三年完成土地整理5.5万亩,到2018年实现80%农用耕地具备机械化作业条件;2016年县财政还将安排5457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500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9572户,2017年投资6450万元,完成改造10750户,确保有改造意愿的贫困户住房100%得到改造、D级危房100%改造。

  深入推进易地搬迁安置工程,彻底解决居住条件恶劣地区贫困群众脱贫问题。在省市没有新的政策出台前,2016年县财政将安排199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4010万元,按照“就近、顺路,方便生产生活”的原则,建设安置小区15个,完成集中搬迁300户、分散搬迁1200户。贫困户搬迁建房或购买房屋,经验收达到相关要求和标准的,按每户1万元、每人1万元给予补助,两项不足3万元的按3万元补助。

  深入推进教育培训扶智工程,彻底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从2016年开始,全面实行“9+3”“三免两补”政策。2016年县财政将安排114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54万元,对在县内就读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实行免学费、住宿费和书费。对困难住宿生实行国家生活补助政策,对在县内接受从幼儿至高中教育的建档立卡在册农村贫困学生,在享受国家原有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县政府从幼儿教育到高中分阶段再按不同标准补助扶贫助学金,具体补助标准为:幼儿园每生每年补助 1000元;小学、初中每生每年补助2000元;中职和普通高中每生每年补助3000元。在县内所属高中考取全日制专、本科大学就读的建档立卡在册农村贫困学生,每生每年补助5000元,支持他们完成本、专科学习。

  深入推进救助兜底保障工程,彻底解决丧失劳动能力人员贫困和因病返贫问题。一是将丧失劳动能力、难以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016年县财政将安排78万元,整合保障资金658万元用于农村五保供养、农村低保对象救助。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按照全县上年度农村居民消费支出80%确定,2016年分散供养对象和集中供养对象供养标准统一提高到6000元/年;农村低保对象保障标准按照全县上年度农村居民消费支出40%确定,2016年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000元/年,实现农村低保保障线与贫困线“两线并行”。二是实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彻底消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2016年县财政将安排523万元,整合项目资金500万元,建立全县农村和城镇居民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制度,患病对象住院医疗合规费用经新农合、医保、大病保险等国家政策报销补偿后,合规自费部分超过1.2万元以上的给予100%救助;对农村贫困户和城市低保户合规自费1.2万元以下部分再按90%比例给予救助;对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对象、城乡孤儿合规自费部分给予100%救助。

  记者:在扶贫方式和机制方面,兴山有哪些改革创新?

  谭业明:只有创新帮扶机制,才能更好地助力脱贫快跑。

  创新投入机制。县财政每年将按不低于7000万元的标准安排扶贫资金,三年投入2亿元以上。建立项目整合机制和部门协作机制,把财政一事一议奖补、农村危房消危改造、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等项目资金整合起来,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进一步完善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将资金分配与各乡镇、村精准扶贫成效、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直接挂钩。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途径,从2016年起,县委、县政府将为每个村预算10万元惠民基金,同时投入1528万元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五万元以下的69个村建设光伏电站,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确保每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创新帮扶机制。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帮扶机制,实行“县级领导挂点、县直单位扶村、机关干部联户、乡镇干部驻村、村组干部包片”的帮扶制度,由县级领导联系13个省定贫困村,105个县直单位帮扶96个村,4636名干部联系全县10356户贫困户。实行驻村工作队扶贫解困包保责任制,与乡镇、村组干部一起研究,对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方案和脱贫项目清单,促进资金、项目、人才、技术服务直接有效传递到贫困村、贫困户,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创建好基层组织。加强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和村“第一书记”,派驻单位不脱贫不换岗。全县所有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实行脱产驻点帮扶,当好扶贫攻坚的政策宣传员、技术指导员、信息反馈员和矛盾调解员,成为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全县精准脱贫进军号角已经吹响,作战图、任务书、军令状已经下达,能不能打胜仗、结硬账,关键要靠各部门一项一项抓落实。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攻坚战、大决战。

(编辑:刘莉莉)